俞敏洪:耶稣的成长
2019-03-11 18:44
来源:
作者:
到了以色列,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区分犹太教和基督教的不同,这两个宗教,同源不同理。
如果问中国人一个问题,犹太教和基督教本质的不同在什么地方,可能不少中国人回答不出来,因为在中国很少有人信犹太教。信基督教的人多一些,但通常不会去想两种宗教的不同。
犹太教和基督教本质的不同,是上帝的不同。基督教的上帝来自于犹太教,但上帝的内涵被改变了。犹太教认为他们的上帝只保护犹太人,犹太人是上帝的唯一选民。而基督教认为上帝是全人类的上帝,是充满博爱和仁慈精神的上帝。赋予上帝博爱精神的人,是耶稣。
后来的耶稣被基督教神化为能够起死回生,显示各种神迹的神。但如果还原本来面目,耶稣是一个实实在在存在过的人,就像孔子在中国实实在在存在过一样。耶稣是犹太人,是木匠约瑟和妻子玛丽亚的儿子。耶稣是大儿子,后面还有好几个弟弟和妹妹。在耶稣成为传道者之前,他们一家老老实实在家乡拿撒勒做木工、种地了很多年。拿撒勒在以色列北部,靠近美丽的加利利湖,土地相对肥沃,一家人过着不穷不富的日子。现在那些长满了橄榄树的山坡上,一定留下过耶稣的不少足迹。如果耶稣在这里一辈子,就会是一个普通农民,过一辈子平静生活。
(拿撒勒)
但冥冥之中某种东西让耶稣变成了耶稣,我们可以说是内秀或者内在领悟,好像是一种天赋,似乎命中注定了要来做这件事情。我觉得有点像六祖慧能的故事,六祖慧能文化程度不高,但领悟能力极强,所以最后五祖弘忍把禅宗衣钵传给了慧能,而没有传给文化水平相当高的神秀。耶稣成为基督教的创始人,成为第一个把犹太人专属的上帝转化为充满了仁慈、博爱、宽容精神的人类上帝,好像真的是天意。
(伯利恒)
当然我们还是可以追踪一点耶稣之所以成为耶稣的渊源。第一件事情是耶稣父母的老家在伯利恒,耶稣也是在伯利恒出生的。伯利恒是大卫王的老家,而犹太人对大卫王是充满崇敬和赞美的,从小耶稣就应该听着大卫王的故事长大的,所以一定给耶稣幼小的心灵留下了某种英雄情结,种下了一辈子不能白白度过的种子。另一件事情是,小时候耶稣父母常常带他到耶路撒冷的圣殿去朝拜,上帝的庄严一定深深留在了他的心里,据说12岁的时候,他就一个人留在圣殿里一天一夜和拉比们探讨教义。第三件事情是耶稣长大后,他的堂兄施洗者约翰正在加利利湖边上传道,大声疾呼犹太人要洗除罪恶,敬畏上帝,等待弥赛亚救世主。只不过在约翰那里,上帝仅仅是犹太人的上帝。耶稣去听了约翰的传道,也接受了洗礼,可能在这个过程中一下领悟了自己来到人世的使命。
耶稣的博爱思想是怎样来的,到今天还是个谜。反正他充分领悟了人世的苦难,领悟了不同人群都需要上帝的关照。因此,他产生了革命性的思想,要把犹太人的上帝,变成全人类的上帝,让上帝爱所有的人,而不仅仅是犹太人。耶稣的上帝,用宽容博大的爱,来消除世上种种不幸与困扰。犹太教的拉比和智者,只对犹太人传道,把别的民族,看成是上帝的弃民。比如当时在以色列的撒玛利亚人,就被犹太人看成是下等人,几乎老死不相往来,避之唯恐不及。但耶稣传教的时候就一视同仁,并且告诉自己的门徒,这些人领悟上帝的能力,一点都不比犹太人差。就这样,耶稣的名声被不断传播,他的教义被不断接受,成为一种新的信仰力量。
耶稣为自己的信仰献出了生命。他悟道并开始传教的时候是30岁,到了33岁,他在耶路撒冷就被钉在了十字架上。大家所知道的故事是,耶稣是被罗马总督彼拉多杀害的,但真实情况并不这么简单。耶稣到耶路撒冷传播自己新的信念,和旧的犹太教发生了冲突。在犹太教看来,耶稣传播的信念是异端邪说,一旦被大家接受,对于犹太教是致命的冲击。对于犹太教的首脑部门犹太教公会,耶稣的行为不仅冲击了现有秩序,也冲击了他们的利益和权威。所以并不是罗马人把耶稣抓起来的,而是犹太教公会把耶稣抓了起来。但他们没有资格判耶稣死刑,当时是罗马帝国统治着耶路撒冷地区,所有的死刑都需要罗马总督批准。当他们上报给彼拉多时,彼拉多觉得耶稣没有什么,不需要判死刑,但犹太教公会的人一再说让耶稣再传教会引起秩序的混乱和暴动,并且耶稣进城的时候已经引起了冲突。对于罗马总督来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留着耶稣烦人,不留也没有后果,所以就同意了死刑。耶稣和两个小偷一起,在第二天早上被钉上了十字架。
到今天为止,信犹太教的人,也只读到圣经的旧约,因为圣经的新约是讲耶稣传教故事的,不在犹太教的范围之内。今天的耶路撒冷,既是犹太教的圣地,也是基督教的圣地,还是伊斯兰教的圣地(这个不在本文讨论范围)。犹太教的圣殿和哭墙,就在耶路撒冷老城的核心地带,而在不远处的高地上,就是耶稣被钉死的骷髅山,今天已经房屋密集,在上面盖上了圣墓教堂(耶稣墓的所在地),成为基督教徒朝拜的第一圣地。
宗教给人带来生存的信念和力量,但也常常是狭隘和冲突的所在。全世界因为宗教冲突而死伤的人,可能比任何一场战争带来的死伤都要多。基督教是博爱的宗教,但中世纪时候的宗教裁判所,不知道用火刑烧死了多少所谓的异教徒。十字军东征的时候,一路和伊斯兰教徒进行战争,也不知道死了多少人。到今天为止,宗教极端主义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令人为未来的世界担忧。也许只有当所有宗教都能够容纳不同宗教的共存,不同教派的共存,并且和谐相处,世界才会取得真正的安宁。而这,恰恰是耶稣的理念:人类应该不分种族贵贱,用仁慈、博爱和宽容的精神相处。
2016.9.5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