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网>app资讯>老俞闲话>正文

俞敏洪:边走边读 时空交错的瞬间与永恒

2019-03-11 18:44

来源:

作者:

  在意大利旅行,走过威尼斯,走过维罗纳,于是重读了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和《罗密欧与朱丽叶》。因为剧情发生的场景,一个在威尼斯,一个在维罗纳。

  大学时读过英文原著,也读过朱生豪的译本。这次读的还是朱生豪译本,本来想读英文原版,想想旅途太累,还是选择了轻松读法。大学时记得老师讲莎士比亚,吐沫横飞,能够整段背诵,让我们钦佩得不行,但现在一点也回忆不起来老师讲了什么。要是这次不重读,剧情也都忘记了。忘记就忘记了,我的理论是阅读就是为了忘记的,但读过和没有读过,对人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就像一个人吃东西一样,吃完总会拉掉,但吃了没有,吃的什么,对身体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再次读这两个剧本,依然发现朱生豪的翻译是没法超越的:文笔流畅、用辞优美、忠实原著、语言精到。我对朱生豪一直是敬佩有加的,他从1936年开始翻译莎士比亚,到1944年因为贫病交加去世,年仅32岁,几乎把莎士比亚全集翻译完了,为中国和世界留下了极其珍贵的一份遗产。可惜他没有看到抗日战争胜利,也没有等到能够治疗肺结核药物发明,所以一定留下了太多遗憾。

  莎士比亚是无与伦比的伟大人物,对于戏剧语言的把握,对于人物心理的描述,尤其是场景的铺设和语言的优美,到今天还没有出其右者。但用今天的眼光来看,我们发现社会和人类还是取得了巨大进步。《威尼斯商人》毫无疑问体现了当时欧洲对于犹太人的歧视,而《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悲剧在今天的社会原则上已经不太容易发生。几百年来,人类在平等、尊严、公平、宽容、开放上面取得了巨大进步,尽管依然有偏见、歧视、极端狭隘存在,但我们可以相信,人类在人性上,一定还会取得更好的进步。

  

  威尼斯的今天,已经不再像中世纪那样是一个世界性的商业中心,更多的是一个纯粹的旅游城市,本地居民只剩了5万多人,但每年来这里的游客多达千万,几乎要把这座城市踩沉。一样的城市,一样的血色夕阳,但演绎的是截然不同的故事。

  维罗纳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坐落在威尼斯和米兰之间的必经之路上,城市里的古罗马圆形剧场,在经历了两千多年的风雨之后,今天还在使用。但人们来到这里不是为了圆形剧场,而是为了去看一下罗密欧爬过的墙和朱丽叶待过的阳台。据说那个阳台是真的,很多游人都到上面照相,不知道有没有想过这里是爱情的开始,也是悲剧的开始。院子里朱丽叶的铜像,不管男女都去摸她的右胸(据说会带来好运气),结果右胸被摸得锃光瓦亮。要是朱丽叶再世,也会羞得无地自容吧。

  最美丽的还是在维罗纳边上的加尔达湖,从阿尔卑斯山下来的雪水和泉水源源不断,让加尔达湖变成了意大利第一大湖,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在湖边散步,心旷神怡,宠辱偕忘,千年罗马帝国的辉煌已成烟云,而儿女情长的纠结也恍如隔世,唯独壮丽的大自然,千万年之后依然风景如画。

2016.08.12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