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网>app资讯>老俞闲话>正文

老俞读书:书中窥人——他们让我感动,让我怜惜

2019-03-11 18:45

来源:

作者:

  3月19日,今天是星期六,依然繁忙的一天。上午处理了一些积攒的邮件,中午和新东方部分管理干部午餐,下午去参加耶鲁大学校长Peter Salovey的图书《情商》发布会(该书阅读后再和大家讨论),会后又去参加家乡朋友的聚会,喝了不少酒,晚上9点半才在半醺中回到家里。

  参加各种活动的路上,读了从Kindle下载的“中国故事”人物采访:崔永元的《我有一事,生死与之》和柴静、刘瑜的《自由从何而来》。采访这三个人的记者都水平不错,对话没有太多矫揉造作,实在真诚,也比较准确地反映三个人的所思所想,如果大家有Kindle,值得下载一读。因为不是正式图书,所以在市面上应该买不到纸质书。

  ▲ 《崔永元:我有一事,生死与之( 电子版)》张捷 / 张悦/著

  和崔永元、柴静都有过当面接触,所以读起来多了一份亲近感。刘瑜我没有当面见过(不知道她出国前有没有上过新东方),但读过她的《民主的细节》一书,对她的思想也不陌生。阅读对于他们三人的采访,也算是听朋友真心实意的倾诉。很多年前,有一次我坐飞机去上海,落座后发现旁边坐着小崔,看他脸色暗淡,紧锁眉头,匆匆问候,也没来得及深聊,后来才知道他那时陷入了深深的忧郁症中。再一次遇见他,他和我说在做“口述历史”,意气风发了很多,还和我一起为冯仑的一个论坛站台,互相调侃(冯仑后来为小崔提供了口述历史的办公场地)。他让我做企业家的口述历史,我婉言谢绝了。我个人认为即使口述历史无限接近真实,也必有所掩盖。如果让我讲,涉及到周围还没有了断的利益关系,并不可能和盘托出,一旦有所掩盖必然失真,所以拒绝了。但小崔还是很认真做着口述历史,现在已经成了中国最接近真实历史的宝库。

  柴静和我的见面,缘自《中国合伙人》这部电影。电影播出后,我表达了一些不同的观点,柴静看到后感兴趣,就分别对我、小平、王强进行了采访,最后节目在中央台播出,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后来柴静做纪录片《穹顶之下》,我看完之后心情比较激动,给她发了微信“柴静,看完你的记录片,让我很感动,我会参加你和雾霾战斗的队伍,和你一起努力,为洁净的天空呐喊”,她给我回复“俞老师,谢谢您,同行,握手。”尽管这个纪录片后来被禁播,但对于柴静情怀的敬意,我没有减弱一丝一毫。后来我的散文集《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出版时,她也给我写了推荐语:“俞敏洪得到的最多评价‘好人’,一个忍辱负重的励志人物。但当《中国合伙人》电影以他为蓝本,讲述他的企业如何被美国人的傲慢激发,奋斗上市时,他却在采访时明确说出教育企业上市的弊端,公开反对‘在美国纽交所敲钟才能被世界尊重’的理念,他说‘一个人错了就认,认真做有意义的事,企业才能在世界上得到尊重’,这种态度可见他个性的另外一面。”


  但不管是小崔还是柴静,都不是我日常的朋友。我在媒体界朋友很少,一直认为一些媒体界的人就是传声筒,靠容貌的魅力和声音的磁性吃饭,有思想和精神的人不多,直到出现了崔永元、白岩松和柴静。作为媒体人,在人云亦云的时代,能够有独立思考能力、通人性、接地气、敢讲真话冒风险的人,寥寥无几,而这三位毫无疑问是我认为值得钦佩的人。社会的进步来自有良知的人勇敢的呐喊,来自经过独立思考对于真相的靠近,来自把人们从迷蒙状态拉回清醒的现实。我从他们三人的言论中,读出了人的味道和回归人性的勇气。

▲《看见》柴静/著

▲《民主的细节》刘瑜/著

  建议大家认真阅读一下《看见》、《民主的细节》,也建议大家认真了解一下小崔的口述历史。中国的媒体界,有小崔、柴静等存在,就有了未来的希望。在中国女性的世界里,老一辈我最喜欢的是资中筠,老太太人老心不老,头脑清醒,思想前瞻,逻辑清晰,特立独行,表达的思想总是振聋发聩;年轻的一代女性中,柴静和刘瑜毫无疑问令人钦佩,从年轻时的文艺女青年,曾经风花雪月,经过现实和思想的熏陶,走在独立思考的荆棘之路上,在柔弱的表面下,用理性的态度,为人性、平等、自由、真实而呼喊,实在令无数歌功颂德、拍马奉承之无骨男人汗颜,以至于无地自容。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