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俞读书:长寿有方,看历史从眼前流过,凝聚成永恒
2019-03-11 18:45
来源:
作者:
3月14日,今天是全国政协的最后一天,上午休会,我回办公室召开了三个小时的总裁办公会;下午政协闭幕式,4点半回到驻地,收拾行李回家,今年的全国政协会议正式结束。
今天用零碎时间阅读了陈光中的《走读周有光》。这是在政协会议驻地的流动书摊买的书。周有光这个名字首次知道,是读过一本关于民国才女的书,书中讲到了张家四姐妹,都特别有颜值和才气,都嫁了当时的才俊,其中专门提到了张允和嫁了周有光,张兆和嫁了沈从文。后来看一些资料,知道周有光是主导《汉语拼音方案》的人,为汉字的拉丁字母拼音化做出了贡献。最近看到对他的报道,主要是因为他高寿(今年111岁),而且笔耕不辍,这二十年几乎一年能够出一本书,令人惊叹老人家的创造力,而且思想也不落后(比如他说:民主不是有利无弊的制度,但是历史证明,它是不断减少弊端的较好制度。在民主制度之下发展了近代繁荣,先进的国家无不尊奉民主制度。从神权到君权到民权是一条政权演进的路线,全世界的国家都在这条路线上竞赛)。
▲《走读周有光》陈光中/著
这样传记性质的书,除非充满思想性和趣味性,否则只要翻阅就行了,我也是以比较快的速度翻阅完毕的。即使翻阅也可以窥见一个百岁以上老人的全貌,111岁的年龄放在我们面前,就是一百多年历史的活化石,何况老人记忆清晰、情感丰富、思维流畅。老人一生经历了清末、民国、抗日战争、解放、反右、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进入新世纪,生命本身的延续就是一件了不起的成就。为了对他有更多了解,我又从Kindle上下载了他自己的两本书,一本是《静思录—周有光103岁自选集》,一本是《百岁口述传记》。
老人家过了百岁还学习开博客,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了。也有人在网上骂他,有的骂得还挺难听,我觉得这是刻薄的体现。对于一个百岁老人,不管说什么我们都应该很宽厚对待了,何况他这么大年纪还在呼唤民主和真话。有人反驳他说为什么文化大革命不说真话,这真是荒谬之语了。
人的长寿还是很重要的,即使没有人生成就,看着历史从眼前流过,也是一种难得的经历。长寿和基因相关,但我觉得更关乎于人的生命态度。从周有光和他夫人张允和身上,有几个人生态度值得我们借鉴:1、感情和谐:他们两人从恋爱开始一辈子感情很好;感情平和稳定,让人心顺气畅,自然不得病;2、有热爱的事情:周有光爱学习,学经济金融、学文字语言,每学必有成就;张允和爱昆曲,一辈子乐此不疲;3、想得开、天地宽:他们一生经历了无数波折,还有丧女之痛,但都抱着乐观心态生活;4、名利心淡漠:也是因为这一点,他们俩都没有太陷入政治,文革开始的时候研究文字拼音,这些内容不涉及到左右态度,中国也很急需,所以即使到干校去了,也没有受苦太多。我觉得以上四条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生命态度。我们这些还在红尘之河上行走的人,大部分人功利心和名利心都比较重,很容易一不小心,不光湿了脚,还会掉下去淹个半死。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