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俞读书:致敬万圣书园的坚守
2019-03-11 18:45
来源:
作者:
3月10日,今天可以说是会议的一天,早上是在驻地政协讨论会,讨论对慈善法案(草案)的意见和建议。设立慈善法,对于中国的慈善事业是一个很大的进步,遗憾的是整个法案的落脚点主要放在了管控上,没有达到充分放手鼓励民间做慈善的程度;下午去人民大会堂听委员的轮流发言,发言的内容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到分享经济的新常态,从打赢稳定金融硬仗到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涉及了不少方面。晚上参加了民盟中央常委会,讨论了“学习贯彻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精神的决定”,会议结束已经8点半,有点累得筋疲力尽的感觉。还好今天北京的天气尽管有点乍暖还寒,但阳光明媚,中午在驻地的湖边散步了一会,感到舒坦了很多。
今天来回奔波在路上的时间很多,读书的时间就是在汽车里的碎片时间了,加起来也有3-4个小时,居然读完了刘苏里的《通向常识的道路》一书。这本书严格来说不是刘苏里写的书,是他和当今十二位中国知名学者围绕“重温经典”这一主题进行的对谈。刘苏里在对话中起到了引导作用,主要观点都是这十二位学者在表达。这也符合刘苏里的风格,不是自己急于表达观点,而是通过交谈或者图书的传播,让思想自然流出。他的万圣书园,在实体书店被互联网冲击得体无完肤的时代,依然像中流砥柱一样伫立在中关村喧嚣和浮躁的环境中以及电脑和盗版光盘的叫卖声里,给人们寻找思想的启蒙和灵魂的归宿保留了最后一块圣地。我也在万圣书园买过不少书,耿丹学院图书馆,一次性就从那里进了几十万元的图书,既表达了我希望学生通过阅读人文书籍学会独立思考的愿望,同时也作为刘苏里的朋友,为万圣书园的坚守表示一下力所能及的支持和感佩。
《通向常识的道路》不能算是一本可以轻松阅读的书籍。十二位学者基本都是中西方历史上某个思想家和他们著作的研究者。这些思想家的著作我相信很多人都没有读过,而有些人可能以前都没有听说过。如果我们对韦伯、马基雅维利和奥威尔还算有点知道的话,我们大部分人一定没有听说过纳吉和吉拉斯。读这些思想家的书,对于我们这些普通读者来说,一定会有某种绞尽脑汁的痛苦和恐惧。这十二个学者的解读,刚好给我们带来了思想的快餐,尽管没有了丰盛的味道,但至少让我们能够方便地消化。这些谈论涉及的主题,毫无疑问对对现代中国的发展有借鉴作用,对中国的未来也有启示作用。尽管这些谈话基本发生在5-6年前,但现在读来,涉及的主题从来没有过时,相信未来也不会过时。
毫无疑问,阅读这本书的心情不会轻松,一是因为学者们用通俗的语言来讲述明白道理的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二是书中涉及到的本身就是比较沉重和思辨的话题。这些话题只要你能够基本读懂,就会不自觉地和中国的现状进行对照,轻易就会陷入迷茫和找不到答案的痛苦之中。从梁文道谈潘恩的《常识》和自己的《常识》入手,十二个学者就政体、宪法、民主、人性、专制与自由、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了那些思想家和学者们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和看法,有为了坚持自己的观点而被冷落的悲壮,也有为了维护自己的思想和立场而献出生命的勇敢。我们作为普通人,说不上有多么忧国忧民,但只要带有一点独立思考能力,这些话题就会时刻从我们的心底泛出来。阅读这样的书籍,毫无疑问能够加深我们对于这些问题思考的力度,或者给我们的思索带来灵光一闪的领悟。
社会的形态是多样的,管理国家的途径也不会是一种,但不管是哪种管理方式,有一些基本原则是要遵循的,违反这些基本原则从长远来说一定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一个人的存在要有道德基础,一个政府的存在也同样需要道德基础。我们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毫无疑问是一件特别好的事情,也是执政的重要基础。如果这些核心价值观能够给出符合世界发展方向的定义,并且融入到中国的教育体系和执政体系之中,形成基于价值观的制度和规矩,相信中国离走向人人都能够身心自由、幸福尊严活着的状态,就不会很远了。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