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俞答问】我怎么看“心灵鸡汤无用论”?
2019-03-11 18:45
来源:
作者:
Applecore123问:
俞老师您好,我在网上看过您的很多演讲,您几乎每次都提到梦想。可我却并不清楚我的梦想是什么。人为什么一定要有梦想?做个普通人不好吗?
俞老师答:
人没有梦想不是不能活,而是生活质量和生命状态会大打折扣。没有渴望和梦想的日子使我们的生命失去活力和勇气。
我们一辈子走在两条路上,心灵之路和现实之路,这两条路互相补充互相丰富。心灵之路指引现实之路,现实之路充实心灵之路。当我们的心灵不再渴望越过高山大川时,心灵就失去了活力和营养;当我们的现实之路没有心灵指引时,即使走遍世界也只是行尸走肉。
没有梦想,久而久之,人便会陷入平凡的生活中无法自拔。而无论你此刻你处于多么卑微的状态,只要有了梦想,就能过上有尊严的生活。
云图问:
四十多岁的公务员,中专毕业,最近想学英文,但这个还有意义吗?谢谢俞老师。
俞老师答:
为什么觉得没有意义?生命在任何时候都能爆发出新的活力,每个生命都可以活出不同的精彩,前提是你要努力让自己进步和成长。
大概两年前,我有一次和杨振宁教授在一起吃饭。他依然在设想,未来的20年,到底应该为社会做些什么,为教育做些什么。他在设想成立一个杨振宁基金,为中国学生到美国读书提供资金上的帮助。一个90岁的老人依然在规划20年后的事情,我觉得很震撼。生命不息,奋斗不止,这才叫做青春。所以,一个90岁的老头,依然拥有青春。
想学习英文,我理解是为了给自己打开一片新的天地,为了走出去看看这个美丽的世界,任何时候做出改变都不晚。
Cherry问:
俞老师,我曾在今年5月份有幸听过您“梦想之旅”的讲座,很受鼓舞。可也有人说,新东方最擅长兜售心灵鸡汤,这种东西过了新鲜劲就没什么实际的用处,不知道您对此怎么看?
俞老师答:
高兴我的讲座给你带来鼓舞。你提到的“梦想之旅”是新东方每年都会举行的公益活动,由我带领最优秀的讲师到全国二三线城市的高中和大学做公益巡讲。之所以选择不那么发达的地区,是因为在优质资源相对缺乏的小城市,学生们更加需要有人去激发他们的梦想、开阔他们的眼界、引导他们的成长。
一场讲座成千上万人聆听,我相信总会有人受到鼓舞,并且做出改变。我希望通过自己的人生经历把梦想的光辉带给孩子们,点燃他们内心的激情,只要能对他们的成长起到一点作用,我觉得这就是有意义的。至于把这叫做鸡汤还是其它什么,我觉得无所谓。
关于创业mediocre person问:
尊敬的老俞,您好!您是我中学时的偶像,至今我已毕业三年有余,还是时常想起您的演讲。现在向您请教创业的问题。想通过创业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可犹豫不决迟迟不敢迈出第一步。晚上一个人想想还是热血沸腾,白天就开始以是不是自己还没准备好为自己找借口。难道我只是个空想者吗?行动和梦想之间的鸿沟是不是需要用什么来搭建?希望能等到老俞指点真经。
俞老师答:
人一辈子要做成事情有3个要素:第一个要素叫做意愿;第二个要素叫做能力;第三个要素叫做资源。这里最重要的是你的意愿。
首先,如果你的意愿不够强烈,那就增加自己的强烈意愿;如果你发现自己的意愿已经足够强烈,但不敢去做,那就克服你的自卑。
第二,能力是不断积累起来的,到现在为止我仍在每天训练我的能力,我的能力如果不能成长,就绝对不会从一个北大的普通老师最后做成新东方,也不可能掌控一家优秀的上市公司。所以我希望你从现在开始,每天进步一点,有针对性地提高自己的能力。
最后,资源是争取来的。在这个问题上,我听到抱怨最多的是,资源都被官二代、富二代给占领了,中国社会变得越来越不公平,资源越来越集中,我们一无所有。我希望大家要着眼于大势,在我看来,未来中国的机会比现在还要多,靠自己的努力和真心也可以一点点把资源积累起来。
关于读书Krystal问:
尊敬的俞敏洪先生,读过您的《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了解到您在大学五年期间,读过大概五百本书,那毕业的时候大概您还能说出书名吗?我感觉读过的书慢慢也会忘记,您觉得还要不要坚持去看?什么样的书值得在这宝贵的四年里去读?成功学的书适不适合经常看?谢谢您。
俞老师答:
读书是每个人一辈子要做的事情,在大学期间尤其要大量地读书,读各种各样的书,海内外的书都要读,因为多种思想冲击碰撞以后,你才会通过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你就有可能成为世界上优秀思想的集大成者。
读书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个人修养的提升。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是否记住书中的内容并不重要,读过的书已经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你的行为和思想,陶冶情操,滋养着心灵。
关于教育雪梓问:
俞老师您好,想跟您请教孩子教育的问题。他9岁时,我和他父亲离异,这么多年我和孩子相处矛盾不断。这一年来我试着改变自己,不再时时监管他,试着改变与他交流方式和说话语气,但我们的关系并没有多大改观。可能是因为之前的家暴被孩子看在眼里,这几年他唯一关心的就是网络游戏,更严重的是他越来越自闭和偏激,经常挂在嘴边的是“杀死你”这样的话,应该是暴力游戏玩多了的缘故。孩子的成长耽误不起,每晚我只能以泪洗面。请问,俞老师,有什么可行的方法可以指导我吗?
俞老师答:
从你的叙述来看,孩子应该是在一个安全感缺失的家庭环境中度过了自己的童年,这直接导致了后来出现的网瘾、偏激、自闭等问题。孩子心理状态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父母要有策略、有耐心。
首先,父亲的角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你没有提到孩子与父亲之间的关系如何,是否经常联系、交流。建议你与孩子父亲达成一致,在孩子教育问题上双方角色都不可缺位。
其次,要让孩子尽快独立起来,明白现阶段对自己和亲人的责任。我有个朋友曾经也是拿自己的儿子没有办法,我给他出主意,每月只给孩子1000元,让他出去自己生活,期间绝对不要给予经济上的帮助。结果没过几个月,孩子就体会到生活不易,主动要求继续读书,在新东方刻苦学习出国考试课程,现在在美国一所还不错的大学读书。
我自己的感觉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做好三件事情最重要。第一件事情,要确保孩子的安全感。因为孩子从出生到5、6岁之间的安全感,决定了他一生是不是身心健康,而且小时候安全感的养成,对于孩子未来长大后是否愿意去闯荡世界特别重要。安全感的养成,更主要是来自父母的性格脾气,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是不是给他一个温暖的怀抱。第二件事情,要给孩子定下合理的规矩。第三件事是,要让孩子喜欢上读书。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