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俞演讲 | 让人性成为发展的动力
2019-05-16 15:46
来源:
作者:
(本文为5月9日在全球(青岛)创投风投大会上的讲话)
这段时间我刚好读了两本书,一本叫做《伟大的中国工业革命》,作者是清华大学教授文一,另外一本叫《自下而上》,作者是牛津大学博士马特·里德利。这两本书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什么才叫真正长远的发展成功”。
《伟大的中国工业革命》讲到了为什么好多国家做工业革命不成功,为什么中国改革开放会成功。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改革开放是自下而上发动了中国的老百姓,也就是动用了每一个社会细胞的一次改革开放。大家都知道中国改革开放来自于农民可以包产到户,农民可以做个体户。比如说我家就是当地公社的第一个“万元户”,从个体户的工厂慢慢变成了乡镇企业,或者变成了更大一点的个体户,劳动力从土地转移到工厂。中国的工业革命用了几十年的时间超过了西方两百年的发展速度。
《自下而上》讲了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是不可能被设计、被计划的,包括我们现在拥有的政府管理系统、社会管理系统、企业制度,也包括了生物演化带来的适者生存,都是自下而上不断选择和优化的结果。有一句话“在森林中的任何一棵草都不是多余的”,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在我们改革开放之前的计划经济时代,希望的是能够达到一个简单的、人人富足的平衡状态,结果我们发现做不到。计划经济带来的后果非常严重,但改革开放几十年,中国却变成了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之一,中国的经济管理、政府管理和世界合作的能力变得越来越强大。这是给予社会更多自由和活力所带来的结果。
我特别同意刚才皮埃罗·斯加鲁菲讲的对青岛的建议,“让该来的全部进来,不要限制什么该来,什么不该来”。比如说人工智能,我们看到了人工智能跟所有的事情,包括我们吃饭和上厕所都可能连在一起。任何一个人想要追求过分纯洁,这个人一定会出问题。当一个城市想要追求单一发展的时候也会出问题,尤其是像青岛这样能够面向未来的城市。
我要讲的东西很简单,就是探索一下人类进步的根源,人是怎样从古代原始人走到今天的,我认为有以下四方面的要素。
第一是人类语言的产生,第二是文字的产生。根据科学研究,人类语言不是习得的,是我们大脑某个基因突变,使人会讲话了,也就是说人类语言不是通过锻炼学得的,而文字是。文字是要通过人反复去设计、创造才产生的。大家可以看到,古埃及的文字和印度文字、中国文字是不一样的。全世界现在拥有3000多种语言,在古代可能有3万多种语言。比如在现代的原始部落中间,他们讲的语言没有任何一个外部人能懂,但是原始部落的几百人、上千人都能懂,也就是语言的产生使人类走到今天变得成为可能。人能够超过小范围的群体和不同的人之间合作,主要来自于语言带来的信息传递。当然这个传递本身不能创造文明,文明的产生需要知识和智慧的积累。大家都知道科学的发展在古代几千年之所以没有太大的进步,是因为对阿拉伯数字的应用不熟悉,只能用文字表达的数学是没法变成真正数学的。当阿拉伯数学和26个英文字母变成了科学符号的时候,科学就形成了飞跃。
人本身天生具备两大特征,为什么我们会产生语言、文字?倒过来说就是因为第三点,人类有好奇。好奇是什么?好奇是人类想要去知道那些不知道的东西,比如说人类想要走到地平线外面去,想要坐船到大海那边看看,这件事情不是因为你贪婪,而是因为你想走出你的地盘,这个世界上只有人这一种动物,总是想走出自己地盘的。正是因为有走出地盘的好奇,人类从非洲走向了全世界。
当然,这种好奇也可能是被人类的饥饿所驱使,但是人类天生具备探索精神,这是不争的事实。大家知道全世界有无数科学家,宁可饿死,也不去赚钱,待在实验室里一辈子研究一个在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的理论,比如说牛顿力学、爱因斯坦相对论,在现实世界看来,是对现实生活没有用的。只有人,因为思维和探索能力的增加,就会带来巨大的快乐。
当然,这个跟另外一个人类的本性结合在一起,就是第四点,不满足,或者贪婪。只有人类发展出了一种能力,希望拥有比自己能够用得掉的东西多得多的能力。我们拥有那么多财富,拥有那么多房子,拥有那么好的汽车,好了还想再好,这毫无疑问是人类的贪欲。人类的渴望总是给人带来前进的动力,有了还想有。人类有两个动力在往前推动,第一个是人类的探索精神,第二个是人类的不满足,对于物质世界的不满足,也包括对于精神世界的不满足,两种力量加在一起,使人类不断进步。
说完了人类进步的根源,我们来看人性的追求和发展,人性中有四个要素是特别重要的。
第一个要素就是人是一个社会性动物。大家知道社会性动物有很多,灵长类动物大部分是社会性动物,蚂蚁、蜜蜂也是。社会性动物有它的特点,它是来自于本性的,一个正常人都希望自己身边有一个群体,小到家庭,大到朋友圈,再大到社区、村庄,再大到国家,我们都有一个认同,人没有认同是没法生活的,这就是中国人为什么讲究落叶归根,因为不落叶归根他没有认同感。为什么我们很多人移民到了国外以后,尤其是第一代移民,怅然若失,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发现找不到自己的归属了。就是因为有社会性,所以人越聚越多,因为有了语言和文字,这个越聚越多就变成一种可能。
(绘画作品里的巴别塔)
《圣经》里人类要造通天的巴别塔,上帝为了使人类互相不那么强大,最后把人分成不同的语言,就是为了让你变小,不能变得那么大,以至于你能跟上帝进行对抗。但实际上人类现在依然把全世界变成了同一个村庄,为什么呢?我们通过互联网,通过英语、汉语这样的大语种作为世界性语言,把整个世界都联络在一起了。
当然社会性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想要不断扩大接触的需求,也包括了对文化价值体系的认同。人类只要从诞生起,大家内心追求的东西,幸福、快乐、成就,其实从本质上来说是一样的,人类的价值体系,善良、勤劳、合作,我觉得从本质上也是一样的。但是不管怎么样,人类的社会性就形成了我们的种族、城市、国家,包括我们现在的微博、微信、facebook,其实它本身是一个虚拟的社会。
在人类的社会中,中国人的社会性尤其强大。比如说在美国发短信或者微信这样的东西,从来没有变成一个真正巨大的生意,但中国在微信之前,中国移动每年能收入几十亿到上百亿人民币的短信费用。
第二个是安全性。只要是动物都希望安全,但是人类对于安全的要求尤其强大。没有动物是不希望安全的,所以人类的安全性加上社会性就会形成一个真正的团体。比如说人类为什么要有进步?要有政府?人类之所以要有政府,是人类让渡出了某种自己的权利,以获得生命更大的保障。我们为什么有警察,为什么有政府管理?在野蛮状态下,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把你杀掉,但是他不可能得到惩罚。但有了政府以后,他如果把你杀掉了,他就可能变成杀人犯,他可能也被砍头。我们之所以要政府,就是为了要保障自身的安全。我们要有住房,要有医疗,都是为了保障人的安全性。
第三个就是攀比心。我们的奢侈也好,摩天大楼也好,世界经济的发展有一半以上都是来自人类的攀比心,不要认为攀比心不好。我觉得中国改革开放40年能到今天,就是因为中国人民的攀比心很厉害所致的。攀比心有很恶劣的,但它有很美好的一方面,就是让经济社会变得如此迅速的发展。
第四就是探索心。天为什么会打雷?最原始的人说有雷公,最后发现是自然现象,这个自然现象是怎么产生的?再进一步去问就变成了科学和技术。
科技飞速发展的原因,我觉得有以下四个。
第一个,之所以科技飞速发展,是因为我们首先认可人性和规范人性。古代社会中,除了古希腊、古罗马有一小段时间对人性比较鼓励,但是即使在那个时候,也是分成了奴隶社会和平民社会,认可人性尊重人性这件事情,是在文艺复兴以后才产生。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博爱、自由都是在这个时候提出来的。现代科技的发展不是因为科技的发展,而是因为人性的发展,是因为人性得到了保护。
第二,突破生存局限。人类原来光一天到晚种地都养不活自己,怎么可能发展?但是后来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尤其是蒸汽机的出现,一台机器逐渐可以干一百个人干的活,人类就变得没事干了,人类就要去干更加有创造力的事情,所以工业革命也好,资本主义也好,市场经济也好,它都是使物质世界变得更加丰富了,而在丰富的物质世界之上,精神之花自然诞生。常常有人说现在为什么中国诺贝尔奖不多,因为中国改革开放才40年,到改革开放80年的时候,我认为中国会有更多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只要我们保持未来40年的经济繁荣,在物质丰富的基础之上自然就有一部分人能够自由探索人类的未来,探索我们认为的创造性的领域。当然,前提是给人足够的思想自由和精神自由。
第三,自然规律更深刻的理解。按照科学家的说法,我们对于地球、宇宙的理解其实才理解了1%-10%,至少还有90%多的世界和宇宙的运行规律并没有理解。但是即使这样,我们理解的10%,也对我们带来了世界的飞速发展。近百年的发展速度是过去几万年都追不上的,就是因为我们对于自然规律的认可和理解。
第四,智慧的从量变到质变。我刚才讲到了文字,文字起到的作用就是把人类的智慧可以记录下来。我们今天一个小学生所理解的东西,都是亚里士多德一辈子不能理解的,但是我们今天得出的一切科技成果和思想成果都是来自于柏拉图、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等等他们这些人记录下来的相关文字,并且是在他们记录下来的相关文字之上的推进和发展。
我们要科技进步干什么?科技进步就是为了为人性更好的服务。依然是四点。
第一,科技的进步和人性的一成不变,现在形成了明显的对照。科技发展速度超越了人性的发展,但是科技的发展速度又是来自于人性的不变,如果我们所有人都变成了佛性,再也没有欲望,所有人对现在所占据的一亩三分地表示满足再也没有探索精神,科技的进步必将迅速停止。我说的人性的一成不变不是贬义,而是褒义,我们希望人性保持探索、贪婪,和人性中我们所认为的不完美,这些恰恰也在推动世界的进步。
第二,什么是人的追求?就是奥运会的口号,更好、更快、更强,没有一个人不希望自己发展得更好、更快、更强。
第三,对于欲望的规范和精神引导。即使很开明的人,依然展示了人类的欲望,每一个人都是不会对自己满足的,不是对财富有追求,就是对精神有追求。即使很佛系的人,如果我们进入了庙宇当和尚,原则上应该抛弃人世红尘,但依然会有精神追求。像李叔同这样的人,最后到了庙里,一辈子穿着一件打了三千个补丁的破袍子,依然要传承律宗发扬光大,律宗往前发展,因为他在精神境界依然要进一步满足。我再次强调,我用的这些词都不是贬义词。
第四,一切商业逻辑都是为了满足人性中最大的痛点。创业公司不是为了炫,不是为了拉资本,也不是为了表面上做一件很好玩的事情,而是你满足了人性背后的最大痛点,才是你所需要做的事情。
因此,关于创新创业,我想说几点。
首先,创业不是宏大的事情,而是贴心的切入。
第二,创新创业不是所有人的事业,而是一些人的事业。我们每个人可以加入创新创业,但是能够引领创新创业的人并不多,需要勇气、智慧、抗打击的能力,也需要非常开明的头脑以及广阔的胸怀。
第三,任何创新创业不是提前设计的,任何提前设计的创新创业必将失败。政府支持创新创业有很多方法,把资金给我们有很多方式,把现金给我们,把政策给我们,以及税收的减免。让我们形成充分的竞争环境,生死由我们自己来决定,这个世界就像森林一样,在森林成长过程中总有一批树会死掉,另外一批树会成长,最后最能够长久的树能够形成百年乃至万年的森林,需要有一个充分竞争的体系。我特别希望青岛能够有这样一个开放竞争的体系。不是没有根基的创造,而是已有需求的再造,任何伟大的科学发明都是在前人的肩膀上。我们一定要按照已有的需求再造创新创业,而不是说没有根基地去空想和创造,这件事情行不通。
最后,我刚才说过了,不是政府的规划,而是民间的深度参与,才能让创新创业成功。大家都知道,美国经济学家科斯写过一本书叫《变革中国》。原来中国改革开放是按照计划经济来的,但是有一块没有计划,这块就是老百姓的自发能力没计划,就像水泥地上长出了一棵棵草。改革开放的成功,是民间力量释放的成功。如果政策合适,我们民间力量还有70%可以进一步释放。从去年总书记召开民营企业家座谈会,到今年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大量对民营经济的减税降费政策,我觉得这是中国政府充分意识到了未来中国经济发展依然要依靠民间力量。
最后一句话,水滋润万物,这是大家知道的事实,但是水一旦受阻,到一定程度就会冲破堤坝摧毁万物。人性也是这样的,用好人性,用好人性中的探索,用好人性中的创造,并且给予它适当的规范和指导,世间的一切将会更加美好。不是压制人性,而是规范人性;不是扭曲人性,而是引导人性;不是蔑视人性,而是尊重人性。
谢谢大家!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