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网>app资讯>老俞闲话>正文

老俞开课丨1-1缘起:我为什么离开北大?

2019-07-08 16:53

来源:老俞闲话

作者:俞敏洪

 

  各位亲爱的朋友,大家好!我是俞敏洪,应《蛋壳来了》和《精雕细课》的邀请,从今天开始,我来讲一下新东方的成长历程。

  讲这个历程,一方面是对新东方25周年做一个整体上的总结和回顾,同时也对新东方未来的发展进行思考。另外一个原因,也是给在教育、培训领域工作的朋友们,提供一点经验上的帮助。整个的课程叫做《新东方成长历程》,今天我们来讲第一讲。

  第一讲 初出茅庐

  1

  缘起:我为什么离开北大 

  2

  我为什么选择从国外考试入手

  3

  如何招收第一批学生

  4

  小班模式为什么会变成大班模式

  5

  为什么我要备几乎所有的课

  6

  为什么第一个“造反”的老师是数学逻辑老师

  7

  最正确的领悟:优秀老师等于一切

  8

  我和其他老师是怎样进行利益分配的

  第一个题目,缘起,我为什么会离开北大?

  首先要讲一下出国,大家都知道,在1980年以前,中国人民几乎是不允许出国的,1980年以后逐渐开放。我记得我1980年到北大的时候,中国学生还几乎没有出国的,但是到了1982年,我的大学同学,就有离开北大、跑到国外去读书的先例了,原因是他的阿姨叔叔都在国外,愿意资助他。到了1984年的时候,我大学的同学,就有女生开始跟老外谈恋爱,并且嫁给老外了。

  这个是当时我们对外面的一点感知,我们是英语专业,允许读西方的书,允许看一些西方的电影。同时我们开始跟外国人有了直接的接触,比如说,我们北大英语专业,就有两个外教在教我们英语。

  那个时候还不算是出国潮,我记得在大学毕业的时候,我们全班同学进行了一次没有准备的托福考试,当时老师只是抱着一种玩的心理,说你们考着玩一玩,所以我们就参加了托福考试。我记得我当时考了520分,而托福满分应该是673(分)或者677分。

  紧接着从大学毕业后,我们全班的所有同学,几乎都分配到了国内的各种岗位,从政府机关到中学、大学老师,也没有几个人出国的。

  到了1986年以后,突然中国就兴起了出国的热潮。到了1988年的时候,我身边的朋友,就开始一个一个地出国。我就发现,如果我只是留在北大,一直教书教下去,如果没有出国去进修深造的话,我也会在未来的世界中间失去机会。

  所以到了1987、1988年的时候,我开始自己准备出国考试,包括考了托福、考了GRE。我本身是英语专业毕业的,所以对我来说,托福考试相对比较容易,复习了两个月以后去考,就考到了673分,在当时也是非常高的分数。因为当时跟我一起考的同一个英语专业的老师,只考了大概是580分。

  紧接着就考GRE,对我来说难度就比较大,因为我的数学相当于是零分水平,所以把全部力量放在了对数学还有GRE逻辑题的复习上面,最后考出来分数不算是特别高,但是我的词汇分考得相当不错,大概在700分左右,满分是800分,因为当时中国学生的平均分只能考到大概是400分到500分,所以其实也是一个不错的成绩。

  这样考完了托福和GRE之后,剩下来的本来就应该是精心地准备出国,我大概从1988年下半年开始,联系了二三十所美国的大学,当时我对几个领域感兴趣,一个是比较文学,还有一个是国际关系,那么就沿着这些专业联系了这些学校。

  本来到了1989年的时候应该是努力地跟大学联系,并且保证自己能够拿到奖学金出国留学,当时美国给中国学生发的奖学金依然非常的少。

  由于没有奖学金,最后我就意识到了一个问题,就是说我不得不靠自己挣钱到美国去读书。

  由于出国考试已经考过了,这个也没事干了,就等着第二年继续联系美国的大学。同时我还在北大继续教书,但是在北大的教书,相对来说比较轻松,教的都是原来你教过的内容,每个礼拜只要上8小时课,剩下的时间就都是我自己的,就有了自己出去挣钱的想法。

  (90年代俞敏洪课后为学生答疑解惑)

  所以在1989年的时候,我就开始参与一些培训机构的托福、GRE的教学工作,因为当时在北大拿的工资比较少,靠北大的工资,想出国留学是完全不可能的。这样一教以后,大概每个月就有了一两千块的收入,比北大的工资高出了差不多十倍。这一点给了我一个启示,就觉得如果去参加培训班的教学,会使我来钱更快。

  但是后来又因为参加培训班,觉得来钱还不如自己开班快,所以在北大,我就成立了一个托福班。这个托福班实际上是没有人和证照的,当时也不知道到什么地方去办证照,而且我当时还是北大的正式老师。但是招学生并不难,一个是因为我还在北大当老师,第二个是打着北大的名义在招生,所以就有了大概二三十个学生来上课。

  当时我的学生还回去帮我贴广告,所以实际上形成了一个老师和学生的开班联盟。这件事情给我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发现原来靠自己的能力,是可以自己做生意的。大家都知道南方人有做生意的天性,从我家乡江阴现在有接近五十个上市公司就可以看出来。

  但是这带来一个后遗症,因为你没有证照,所以做事情就不能光明正大去做。当时北大也在开托福班,这是北大英语系老师的业余收入,由于我这一开班,那个托福班的学生就会减少。所以北大的领导就找我谈话,说你这样不行,因为你是北大的老师,你不能跟北大抢生意。

  后来跟北大领导就发生了一些争执,争执的结果导致了和北大的冲突。由于领导权是在他们手里,所以最后给了我一个行政记过处分。处分放在北大当时著名的三角地,贴了整整一个月,高音喇叭也播了大概是一个礼拜,直接导致了我人生中第一次出名,大家就会知道我,说:“诶,你看那个就是被处分的老师。”而且当时有一些学生上了我的课,认识我了,所以很有意思,就出现了这样的一幕。

  本来我还是想在北大留着的,当时我的理想实际上就是出国留学,比如说到国外读了博士以后,回来继续在北大当一个老师,因为对我来说,每天早上读读书,未名湖边散散步,是一个蛮舒适的生活。当时我也已经结婚了,所以比较图安定。

  但是突然发现,我被处分以后,很多东西都落了下风,比如说北大要分房子,就轮不到被处分的。北大要派人出国进修,也轮不到我。他们就会说,“你看,某某某都没处分,跟你同样的资历,他都没出国进修,怎么能轮到你呢?”然后发现,在这个系统中,你被处分这件事情将给你造成莫大的影响——至少是在那段时间,甚至是终生的。

  这给我带来一个想法,既然我在北大已经落了下风,同时在北大也就那点工资,如果我离开,自己出去教书的话,首先拿的钱就会比北大多很多,而且我再开班的话,也不可能有任何人再给我处分。所以就直接导致了我做出一个决定,与其在北大过得不如意,还不如主动辞职离开。

  所以在1990年,我就向北大提出了辞职,用一辆三轮车,从宿舍拉上所有的家当,离开北大,到外面租了一个房子。当时国内还没有什么公寓房可以住,所以就租了一个农民的房子,这个地方在北大的西边,叫做六郎庄,到今天“六郎庄”这个名字还在,但这个村庄已经被拆掉了。所以就这样毅然地离开了北大,这是整个新东方故事的缘起。

  所谓初出茅庐,就是离开了北大的大门。但也是真正离开了北大的保护,才有了后来自己事业的不断前行,才有了新东方翻天覆地的发展,才有了我今天坐在这儿给大家讲课!

  中国有句话说“人挪活,树挪死”,离开北大的时候,我内心还有很多的凄凉,今天看来,那个凄凉是没有必要的,也就是说,你是离开一个让你感到极其安全的舒适区,走进了风雨之中,就像歌词所说的,风雨之后才能见到彩虹。

  7月-9月,“老俞闲话”将在80天的时间里,连载《蛋壳来了》APP上的“新东方成长历程”音频课程和由此出版的新书《我曾走在崩溃的边缘》文字内容。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