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网>app资讯>老俞闲话>正文

老俞开课丨1-8我和其他老师是怎样进行利益分配的?

2019-07-15 10:44

来源:老俞闲话

作者:俞敏洪

  第一讲 初出茅庐

  1

  缘起:我为什么离开北大 

  2

  我为什么选择从国外考试入手

  3

  如何招收第一批学生

  4

  小班模式为什么会变成大班模式

  5

  为什么我要备几乎所有的课

  6

  为什么第一个“造反”的老师是数学逻辑老师

  7

  最正确的领悟:优秀老师等于一切

  8

  我和其他老师是怎样进行利益分配的

  涉及到优秀老师的时候,就涉及到了利益分配问题,只要有社会、有人群的地方,就有利益。

  前两天我做一个演讲,说不管是国家与国家,还是组织与组织,包括人与人之间,甚至夫妻之间,在某种意义上都是利益关系。

  我们可以说我们有友情,我们也可以通过友情来做事情,我们也可以无偿地去帮助别人。但是从本质上来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有把利益放正,把利益的规矩放正,才有友情。

  我跟新东方的第一批老师,包括后来的很多老师,个人的友情都非常好。之所非常好,是因为这些老师跟我的利益关系,做得还是非常不错的。

  一般来说,现在我们要找合伙人,比如说成立一个公司,每人都分股权。当初我是没有这么做的,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个原因,我办的是培训班,没办法有股权,当时我连自己的机构都没有。

  其实我刚才讲的发展阶段,都还没有新东方这个学校的存在。这些是在1990年我从北大出来,一直到1993年间发生的事情。新东方成立是1993年11月的事情。在这中间已经有了这么多的班,我是用什么方式来招生的,我也会讲到。

  但当时只是一个培训班,也就说本身是一个临时身份的状态之下,去跟老师分股权,这是不可能的。

  同时我也没有进行班级的分成体系,为什么呢?因为最初开班的时候,一个班只有二三十人,你跟老师进行分成,说这个班10%还是20%给你,老师只能拿到几十块钱,那是没有老师来给你上课的。

  一开始我就已经意识到,老师是培训机构的一切,所以我就必须把优秀的老师留下来,必须给老师比他在任何其他培训机构拿到的工资更高。刚开始很简单,老师来了以后,我给他们定的工资,比别的培训机构高出一倍,也就意味着,整个班的钱都得给老师。

  最初一个班只有20人,后来有40人、80人。我做了一个计算, 80人的时候,我把工资给完老师,再把成本费用扣除,基本上就没钱了,也就意味着我自己上课都是白上的。

  (新东方总部搬迁到中关村礼堂以后,学员仍旧在不断增加,教室仍旧在不断增容。图为位于中关村北二条的新东方第五六七八教室。)

  这就是要扩展成大班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因为成本会迅速降低。班级变大的时候,老师依然拿着高工资,那么老师也很开心,因为他们拿的是在整个北京都找不出来的最高工资。由于大班以后成本下降,办这个培训班就有了剩余价值,也就有了余额,有了利润,就可以投入于招生发展。

  我后来意识到,如果一开始就跟老师进行分成,就变成了一个负担。一个班的老师,是由不同的老师配成四门课去上的,比如说,一个托福分为听力老师、口语老师、阅读老师、语法老师。如果跟老师分成,那每个老师的水平、所做的贡献都是不一样的,很难去进行分配。而且要到最后学生打分以后,才能看出老师水平高低。

  所以这样的一个体系,就是确保老师的工资收益。比如说,他来这个班上课,本身给他开的工资就已经是北京的最高工资,所以老师就觉得已经很合算了。同时我会要求老师在上完课以后让学生进行打分。

  当时新东方制定了一整张老师的打分表格,是五分制。学生拿到这个表格以后要填一下,你认为这个老师综合上课分数是多少分。刚开始分了很多类别,老师上课的熟练程度、幽默程度、引起你的专注程度、老师的知识结构等。结果后来发现,这么多打分一平均,和学生打一个总分,基本上是一样的。

  所以我们就要学生只打一个分数,就是你认为这个老师是5分的老师,还是4.5分、4.8分,还是4.2分,还是4.1分的老师。当时我定了一个规矩,凡是在4分以下的老师一分钱奖金都拿不到,在4分以上,每增加0.1分,就会有多少奖金。

  那么老师就会拼命地想要教到4分以上,最后好的老师能拿到4.8、4.9分,就意味着每一个小时的课就能增加100甚至200块钱的奖金。这样的话,奖金加上工资,老师就拿到了非常多的钱。

  这样一个体系就保证了两点。第一,老师有很好的收益,只要上课上到4.0之上,他就必然能拿到奖金。第二,确保了老师努力地备课和努力地上课,为了拿到奖金,他一定会想办法让自己的课上到4.0分以上。

  但是有一个规矩,如果说连续两期班,老师都在4.0分以下,这个老师自动退出新东方的讲台。这样的话,凡是总在4.0分以下的老师,实际上就被自动淘汰了。

  当时就有一批老师退出新东方的讲台,但是有另外一批本来没有被发现的优秀老师,由于自己拼命发奋地努力,最后变成了新东方的名牌老师。包括了后来很有名的一批年轻老师,比如杨继、宋昊等。这批老师大学刚毕业就来到新东方,那么在培养下,由于自身底子和素质非常不错,就迅速地成为了新东方扛台柱子的老师。

  而有一批本来在新东方的比较老的老师,上课非常的稳定,但是不怎么出彩,总是被学生一打分就打到了4.0以下,后来就自动地离开了新东方,形成了优秀老师的进一步的聚集效应。

  大家都知道,不同发展阶段的公司或者是组织,利益是一个最难的分配体系。在每一个分配的阶段,应该采取不同的分配体系,在不同的时期留下不同的人才。

  所以我总结一下,比如说,如果新东方一开始的时候,我就跟老师进行股份制,那其实第一批老师不是那么优秀的。如果股份制以后,这些老师拿到了股份,即使他们最后退出新东方,他们股份还在,最后新来的老师就没有了这个利益结构。

  如果说,一开始我进行了分成体系,比如刚开始班级很小,老师拿一半,我拿一半,到最后班变大了以后,老师依然拿50%,就变成了连运营成本和市场营销费用都不够,这个公司也就没有办法办下去。

  所以它实际上是每一个阶段不同的利益分配。新东方经历的利益机制和分配阶段,第一批是跟老师进行固定工资奖励的分配。到了后来,徐小平、王强回来以后,我就变成了合伙人机制。到2000年以后,有了更多的长久的合作伙伴进来,就变成了股份化的机制。那么到今天,变成了新东方上市公司的利益分配机制。就是说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利益分配机制。

  毫无疑问,利益分配的水平也决定了你能不能把一个公司干好、干兴旺。我所知道的大量公司,包括我自己投资的一些公司,到最后之所以散架或者说倒闭,就是因为创业者或者中间的利益相关人士的利益分配不公平,或者利益分配不到位,导致了公司的散架。

  人常常能够在艰难困苦的时候聚在一起奋斗,但是当大家面对一定利益的时候,如果分配不好,最后的结果就一定是散架。

  非常庆幸,新东方从一开始,我就跟老师进行利益上的分配,后来是跟合伙人的分配,再到新东方变成了股份上市公司以后的分配,到今天为止,还没有出太大的问题。

  尽管也有不少人对于利益分配的机制不满意,但是整体上,新东方到现在还是人才济济,意味着我们的利益分配机制到今天还是及格的。

  好,第一讲的这个话题我们就讲到这儿,欢迎大家下次来听第二讲的课。

  7月-9月,“老俞闲话”将在80天的时间里,连载《蛋壳来了》APP上的“新东方成长历程”音频课程和由此出版的新书《我曾走在崩溃的边缘》文字内容。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