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俞开课丨2-2 要成功就得死磕
2019-07-15 10:53
来源:老俞闲话
作者:俞敏洪
第二讲 试水江湖
1
东方大学外语培训部有着怎样的合作机制?
2
要成功就得死磕:新东方的第一张办学许可证
3
和竞争对手的较量:人才聚集+流量入口
4
竞争对手砍伤新东方员工
5
品牌传播:饥饿营销+顶级产品
6
励志的象征:冰块教室与蜡烛课堂
7
留学,还是做新东方,这不是个问题
8
游走加拿大、美国,拉徐小平、王强等人入伙
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要办理一个公司的执照,或者说教育局下批一个办学执照,相对还是比较容易的。现在中国的培训机构已经有四五十万家。对于像我这样身无分文、想要办培训班的人来说,在现在拿到办学许可证的难度也比较大,但当初的难度更大。
当时在北京拿办学许可证,有两个条件。
第一个,必须是大学副教授以上职称的人才能办学。这就是我刚才讲东方大学为什么能够办起来,它是人民大学的六个老教授联合起来办的。我从北大出来的时候只是一名讲师,还没有到副教授的职称。
第二,是要求原单位同意,才能够拿到办学许可证。我的原单位是哪呢?北京大学。北京大学是给了我处分,我才出来的。所以我回去跟北京大学说,你允许我在外面办个培训学校吧!他们不可能给我出的。
我两个条件都不满足,也就拿不到办学许可证。这也是我要用“东方大学外语培训部”的名称做了三年的一个主要原因。这三年中,我无时无刻不在想着要自己拿一个办学许可证。原因非常简单,东方大学是别人的,你做得再好,别人说不让你干了,你就不可以干了,并不是自己的。
另外,如果自己拿了办学许可证,25%的分成比例就不用给人。那是一笔大钱,到最后越分越多。1993年的时候,年收入大概已经达到了六七百万,分出去了几百万,感觉很心疼。东方大学除了给你一个许可证让你办学以外,其实什么都没有。所以,我无论如何一定要拿下这张办学许可证。
像我这个标题所说的,人生总要有自己的天地,为了拥有自己的培训天地,一定要办这个学。我就跑到海淀教育局去,当时叫海淀成教局,是成人教育局。那些人都不认识我,刚开始去跟他们聊说我要拿个办学许可证的时候,他们说没有希望,你来都不用。我想死磕的话,也磕不下来。
所以我每过一两个礼拜,就到成教局跟他们抽根烟、聊聊天,特别熟了以后,还请他们吃大排档或者宵夜。过了大概半年左右,到了1993年年初,他们就跟我说,“俞老师,当初你不是想要拿办学许可证的吗?”
我说:“你们不给嘛,不给就算了。”
他们说:“也没有不给,现在看你在外面帮东方大学干了这么长时间,一点问题都没出,我们也听到了你办学对学生很负责任。你要愿意拿办学许可证的话,我们还是可以帮忙的。”。
我说“当然愿意了”,就问他们怎么办。
他们说:“这两个条件是不能变的。”
那我说:“不能变,我不还是办不了吗?”
他们说:“你看这样,我们的第一个条件可以放松一点。为什么呢?因为你是北大的讲师,相当于别的大学的副教授,这就算过了。但是第二个原单位证明还必须要拿来。”
我说:“原单位北大肯定不会给我证明。”
他们就说:“现在你的户口档案是存在哪儿的?你从北大出来,人才档案肯定不在北大了嘛!”
1980年代,尤其到了90年代的时候,中国已经有很多人从原单位辞职,出来开公司。当时中国机制也比较开放,在北京就成立了一家机构,叫做国务院人才交流中心。这个人才交流中心只做一件事情,就是为各种已经到了社会上工作的人及下岗工人保存档案。
当时档案非常重要,你的档案要有地方保存。到今天,我已经不知道我的档案在哪里了,这个人才交流中心现在的办公地点我也不知道了。但是我从北大出来,我的档案存到了这个人才交流中心。
海淀教委的人跟我说:“你就到人才交流中心,因为你的档案在那儿,也算是你的单位了。如果人才交流中心愿意给你盖上一个允许你办学的章,那也是可以的。”
我想这比到北大去盖章要容易一些,就跑到人才中心去。结果刚开始找到他们办事的人,根本就不给盖。他说:“你去办学,那谁知道你办学干什么。你办完学万一把学生的钱骗走了,我们是允许你办学的单位,最后人家都来找我们算账了,所以这个我们肯定不能给你批的。你只是把档案放在我们这儿而已,跟我们允许你办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这就没有办法了。
第二天我又去,我想这件事情死磕也得磕下来。结果第二天去的时候在门口碰到一个小姑娘,是这里的一个办事员。
她说:“俞老师,你在这儿干什么?”
我说:“你认识我啊?”
她说:“我就在你的托福班上课。”
我说:“这个事情巧了,你知道东方大学外语培训部,你上课的那个地方,其实这个单位不是我的,我现在希望自己办个学,但是需要人才交流中心盖个章。我昨天来了他们不给我盖。”
她说:“原来是这么一回事。”
她说:“俞老师这样吧,我帮帮你,你别吭声,我拿进去给你盖完就算了。”
这个小姑娘就把我的证明拿进去,盖了一个章,帮了个大忙。后来这个小姑娘变成了我特别好的朋友,等于是她帮我拿到了办学执照。
拿到这个章之后,我到海淀教委。海淀教委就说:“这个就算齐了,就给你办吧!”就给我批了一个办学执照。
执照拿到的那一天是1993年11月16日,我记得特别清楚。那一天,狂风大作,当时海淀的马路边上都是几十年的大杨树,冬天树叶落了一地,狂风一吹后,满天树叶飘舞。我就骑着一辆破自行车,到海淀教委拿到了这张办学执照。
结果打开办学执照一看,上面的有效期半年。当时我就傻了,我说:“这半年?我办完半年以后过期了怎么办?”
后来海淀教委的人跟我说:“俞老师我们对你还是有点不放心的,因为这毕竟是一件很大的事情,你万一办学出问题了,我们吃不了兜着走。给你半年时间,只要半年之内没有任何学生来告状,你没有做任何违法的事情,我们就给你换长期的办学执照。”
(早期新东方学校校门。)
我拿着办学执照就回去了,这就是新东方真正开始的第一天。尽管那一天狂风迷漫,但在我心中,一直是最温暖的一天。
所以现在新东方的周年庆典都是放在11月16日,今年已经是25周年了。其实加上前面的三年,已经有28周年了,但前三年是用“东方大学外语培训部”办的,所以不算是新东方的生日。
这样就要开始切换品牌了,我跟东方大学的老教授们说这个事情。当然,到今天我还非常感激他们,因为有了他们,才有了新东方的前半生,没有他们的话,我没有办学资格,根本就没法招生。
我跟他们说:“我现在自己办学,就不能再给你们25%的分成了。”这些老教授很绝望,他们拿钱拿了那么多年。后来我说:“那也没办法,因为我总得干自己的事情?因为东方大学是你们的,不是我的。”
这些老教授年纪也都大了,他们说:“小俞,我们年纪大了,东方大学就给你干了吧!”话虽这么说,实际上真要把东方大学给我,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毕竟这是他们自己老有所依的事业,我也不能去剥夺。所以后来我说我还得自己办。
最后他们说:“既然这样的话,我们就好聚好散,希望你未来办学更加成功!”所以后来我就离开了。
但没想到,当时“东方大学外语培训部”这几个字已经非常有名了。我刚离开,就有一批人到老教授们那儿买这个牌子,说:“我们跟俞敏洪一样,也给你25%的分成,我们来用。”结果老教授们就把这个牌子给别人了。
我贴出新东方广告的第一天,旁边贴的就是东方大学外语培训部。学生就搞不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新东方的名字是第一次出现,学生不知道新东方是什么。但东方大学外语培训部当时在全国已经很有名了,就导致大量的学生去那边报名。
我就找到这些老教授,跟他们说:“咱们这件事情,这样不太合适,因为这个牌子毕竟是我创造出来的,我知道你们有你们自己的权利,你们愿意给谁用给谁用。但是这样的话,我这边弄得很混乱,不合适嘛!”
我说:“他们能不能办起来还不知道,你们那个25%到底能不能拿到,也是个问题。所以我们就这样,我每年给你们一笔固定的钱,比如说20万,或者30万,我把这个牌子连续买断三年,但是这个牌子,你们就不能再给任何其他人用了。”
后来老教授们又答应了,他们觉得给别人用,也不知道能不能做成,而且俞敏洪还是一个很可靠的人。我把“东方大学外语培训部”买断了三年,当然我没有再用这个牌子招生,而是用“新东方”招生,并且在下面注明了“原东方大学外语培训部”,让大家知道,这是一个切换的过程。
过了一年,新东方就已经誉满天下,已经不需要再用“东方大学外语培训部”这个品牌了。
当你把一个品牌建立起来,要切换成一个新的品牌的时候,还是蛮难的。幸亏我起了一个比较不错的名字,叫做“新东方”!
所以后来常常有人问我,说:“俞老师,你怎么会起‘新东方’这个名字呢?”
我说:“其实是没怎么想。”当时我想的是,要办这个学校,要起一个新的名字,肯定不能再叫东方大学外语培训部。那叫什么呢?“东方”这两个字用了这么多年不能换,所以就围绕“东方”来做文章。
刚好我有一个朋友,从北大高科技公司出来,办了一个新公司,叫做“新北高”。我看到他那个牌子,我说:“你叫‘新北高’,我叫‘新东方’就可以了嘛!”所以就有了新东方的诞生。
后来有很多人给它附加了很多意义。什么“新东方”是新的东方的升起,象征着冉冉升起新星,这些都是后来附加上去的。
其实起这个名字特别简单,就是因为原来做了“东方大学外语培训部”这个牌子,要办一个新学校,要起一个新名字,就加了一个“新”字,就叫做“新东方”。
这就是新东方的诞生。
7月-9月,“老俞闲话”将在80天的时间里,连载《蛋壳来了》APP上的“新东方成长历程”音频课程和由此出版的新书《我曾走在崩溃的边缘》文字内容。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