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网>app资讯>老俞闲话>正文

老俞开课丨2-6励志的象征:冰块教室与蜡烛课堂

2019-07-16 10:07

来源:老俞闲话

作者:俞敏洪

  第二讲 试水江湖

  1

  东方大学外语培训部有着怎样的合作机制?

  2

  要成功就得死磕:新东方的第一张办学许可证

  3

  和竞争对手的较量:人才聚集+流量入口

  4

  竞争对手砍伤新东方员工

  5

  品牌传播:饥饿营销+顶级产品

  6

  励志的象征:冰块教室与蜡烛课堂

  7

  留学,还是做新东方,这不是个问题

  8

  游走加拿大、美国,拉徐小平、王强等人入伙

  讲完品牌我们就来讲一下,新东方最大的特点之一,励志精神的诞生。

  励志精神首先是从我身上开始的,因为我身上有很多失败和成功的案例。大家耳熟能详的,比如说,我高考三年才考上北大,在北大病休一年,得了肺结核,在医院里读了300本书,出国不断地被拒签,后来做了新东方,都算是励志故事。

  新东方本身也是一个励志故事产生的地方,所以我起的标题叫做“烛光和冰块下的新东方课堂”。是什么概念呢?我下面讲几个新东方的案例。

  第一个,新东方最热闹的时候,大概1993年左右,刚好北京在修北四环。新东方租用的教室全部在北四环的两边,道路被挖得乱七八糟,学生根本没办法来上课,连自行车都进不来,整个道路都是阻断的。

  当时中国修路不像现在,半夜赶快修好了,白天铺平了继续走路。整个北四环就像是一座一座高山的感觉,学生必须翻过下水道,翻过挖出来的泥土,跋山涉水、翻山越岭。但是学生依然每天都来上课,一堂课都不愿意落下。

  当时北京交通也不是很好,南边的学生跑到北边来上课要走两个小时,放学回家还要走两个小时。在课堂里待两个半小时,路上要花4到5个小时,但学生依然来!

  这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学生确实要通过上课来考试拿高分。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新东方老师讲课确实很精彩,所以他们不愿意错过。

  因为当时没有互联网,新东方老师讲课的内容你只有进教室才能听到。听不到就是听不到,就是丢了,所以学生就非常想来听。

  北四环大概一年半才修好,整个一年半的时间里,新东方的学生也不能坐公交车,只能在烂泥坑里走来走去来上课。这是第一件事情。

  第二件事情,由于新东方在全国已经比较有名了,大量的学生连夜坐火车从各地跑来上课,除了上海,还有广州、西安等。他们大部分都是名牌大学的在校生,一到周末就来北京,平时还要回去上课。

  当时北京也没有什么住宿的地方,也没有快捷酒店,连招待所都很少。面对这样的情况,我突然发现外地学生成本太高了,所以我在1993年左右就开始设想新东方的住宿班。

  住宿班就要找住的地方,最后找到了妙峰山脚下的一个中学,叫47中。它是山里的中学,学生越来越少,所以有两栋废楼已经好多年没用了。我们就把两栋废楼改造成了新东方的教室和宿舍。

  后来发现宿舍根本就不够,一个教室可以坐300个学生上课,但是整个楼里面没有办法住上300个学生。一个宿舍已经住了六个学生,但还是不行。

  当时中国的学生对住宿条件没有要求。整个宿舍楼没有厕所,我们就在宿舍楼外面修了一个公共厕所,相当于现在农村的那种公共厕所,很臭,也没有下水道,连隔板都没有,学生为了上课也都忍了。

  后来宿舍还是不够,我们又发现新东方外面有一座废弃的老房子,像座古庙。实际上是国家的保护文物,据说是李莲英夏天避暑的地方。在国家文物局的许可下,我们不动主结构,把老房子改造成学生宿舍,隔出大概几十间宿舍,一间可以住四个人,总共能容纳二百人左右。

  很多人对这个地方记忆犹新,我在美国有时候碰到学生,他说“俞老师,我就是当初住在破庙里的那个学生”。说实话,住在那儿很有意思,出来就是古树,出门就是高山。

  后来我跟学生开玩笑,我说这就叫做从绝望中寻到希望,为什么呢?因为这个地方是太监住过的地方,所以你们在这住,什么都不用想,只能好好学习。

  新东方在妙峰山的住宿班,从1993年一直办到了2010年,整整十几年。因为很多学生六个人一个宿舍或者四个人一个宿舍住不惯,或者有些学生是工作了有了钱,就开始向附近北安河村的村民租民房。

  村庄的老百姓,因为新东方学生的住宿,变得特别的富有,家家户户都把自己的房子改成了学生宿舍,就把一部分学生的宿舍问题解决了。当时在那里先开了一个300人的班,又开了一个300人的班,再开一个300人的班,就变成了近一千人。宿舍不够给学生住,老百姓就帮助我们解决了一部分的宿舍。

  后来我们把住宿班搬走的时候,老百姓拦在路上无论如何不让我们走,说你们不能走,必须在这儿。我们说中学这个房子要收回去,所以我们没有办法,后来才搬走了。

  我们搬走了新东方,就搬到了现在新东方正在造新校园的昌平地区,也叫做妙峰山新东方学校,就有了新东方的住宿班。

  住宿班最热闹的就是过年的时候。我们大年初一、大年三十都上课,学生不回去,那怎么办呢?住宿班的学生就跟我们一起过年,我记得我连续跟学生一起包了好几年的饺子,放了好几年的烟火,一起跟学生度过了好几年的大年三十和大年初一。

  这些在新东方过年的学生,都对新东方记忆犹新啊!当时我大概至少有连续十年的时间,是从来不跟自己的家人过年的,就是跟学生过年。这是新东方住宿班。

  当时由于中国缺电,不允许装空调,甚至有的教室连电扇都没有,新东方所有的教室都是没有空调的。坦率地说,在1993、1994年,空调在中国依然是稀有物品,属于特别的奢侈品,学生其实也不期待装空调。

  但是北京的天气到了夏天极热,怎么办呢?学生在一个四百人的大教室里,没有空调,甚至通风都不够,那他们就会晕过去。我记得当时我们送了好几个学生去医院,就是中暑了,但是大量的学生汗流浃背,依然在教室里面上课。

  我记得特别清楚,因为我是老师之一,每个礼拜我都要上课,在暑假的时候,我每天都要上七八个小时的课。我当时进教室穿的是短裤背心,你不可能穿长裤,太热。等到你下课,从教室里出来的时候,就浑身滴着水往外面走,几乎所有老师都是这样。

  学生也是,浑身出汗,老师出汗更多,因为讲课还要花力气。那怎么办呢?后来我们就开始跟制冰厂联系。当时北京城里还不限卡车,我们就开着大卡车到制冰厂,把大冰块拉过来,放在大盆里面,一个教室放上十几个冰块。

  这样的话,学生就都带着毛巾来上课。带着毛巾来干什么呢?就是觉得已经热得不行了,赶快到冰水里面去拧一下毛巾,盖在脸上舒服一会儿。下课以后,学生就围着冰块泡一泡。

  其实大冰块对这个房间是起不到降温作用的,但是给学生带来了很多心理上的安慰。到现在为止也是,我碰上老一代的学生都会说:“俞老师,那时候的冰块我们也是记忆犹新,真是很励志的感觉。”

  天黑以后,电力不足,当时北京老停电,而且停电没有预告,突然就停掉了。刚开始停电我们没办法,就没法上课,三四百人的教室也看不见,怎么上课呢?所以就把学生给放了。

  后来我想了一下,我觉得这个事情不对,为什么呢?因为学生两个小时跑到教室来,结果半小时就停电了,不能上课,而且老师后面排得满满的,又没法给学生补课,那肯定不合适。所以就说,停电也必须继续上课。

  (新东方早期,教室停电时,就靠这种煤油灯照明。)

  怎么上课呢?我说就这样,买汽灯,就是我们小时候,农民农忙干活的时候,打气的灯罩灯,叫煤气灯。后来新东方就买了几十个煤气灯,打完煤气以后挂在教室的上面,这样学生基本上就能看到这个写字。

  但是由于教室太多了,煤气灯不够用,那怎么办呢?后来干脆就给每个学生发一根蜡烛,同时每个教室配上十几个灭火器,告诉学生灭火器在什么地方,以防有学生的蜡烛倒了之后产生意外。当时中国的消防安全没有严格的要求,租给我们教室的各个单位也不管,消防队也不管。

  一旦停电,学生就把蜡烛点上,你想新东方的阶梯教室里,几百根蜡烛同时点上,那种感觉特别神圣。有一次把很多人都弄哭了,老师也觉得,学生也不容易。当时给老师配的是有线的扬声器,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对着蜡烛听。

  所以蜡烛课堂、冰块教室,就变成了新东方的励志象征之一,真的挺感动人的!它完全不是故意营造这个氛围,但是在那一段时间出来的学生,后来遇到我,就会流露出对新东方的亲切感,能感觉到他们的精气神,以及后来只要想起在新东方学习的那半年时光就觉得人生没有过不去的障碍,这种感觉特别的明显。

  到今天为止,我讲到这些事情的时候,依然很感动。今天的学生,空调稍微热一点就不行,教室条件不行、服务有一点没到位,学生就开始闹,我觉得有点两代人的感觉了。当然我不是说新东方现在教室配置不好,新东方现在教室的装修,都已经快接近五星标准了。

  我个人感觉,在艰苦条件下出来的学生,和在这么好的条件下出来的学生,可能在精气神上面,还是在艰苦条件下出来的学生,他们的奋斗精神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更强。

  所以我现在还常常对新东方的学生说,你们应该学会艰苦生活。现在我们的生活真的是太好了,家长给我们什么都准备好了,跑到什么地方服务态度也特别的好,服务设施也非常完整,但是我们身上的奋斗精神在什么地方呢?如果我们身上没有奋斗精神的话,我们的未来又在什么地方呢?现在条件太好了,所以要靠什么呢?

  比如说,现在各个商学院的学生,要靠跑到戈壁滩去徒步三天五天,来锻炼自己的艰苦能力。有一次我跟着一个团队跑戈壁滩,三天走了120公里!他们走得半死不活,一个团队的人无数次想放弃,脚上几十个泡。

  结果我走了120公里脚上一个泡都没有,一点都没有感觉到累。为什么?这就是因为我们小时候受过苦,受过累,所以这种持续的耐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依然会在你身上体现出来,而这种精神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是必不可少的!

  所以后来新东方提出了这个话:“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这也是我个人对自己人生的一种总结。

  下一个话题就是是留学还是做新东方,这不是个问题。

  7月-9月,“老俞闲话”将在80天的时间里,连载《蛋壳来了》APP上的“新东方成长历程”音频课程和由此出版的新书《我曾走在崩溃的边缘》文字内容。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