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网>app资讯>老俞闲话>正文

老俞开课丨4-1没有良好的公司结构,业务就没有了载体

2019-07-29 10:17

来源:老俞闲话

作者:俞敏洪

  第四讲 风云变幻

  1

  没有良好的公司结构,业务就没有了载体

  2

  成立公司:一场咨询引发的新东方变革

  3

  合伙人之间,股权如何进行分配

  4

  从合伙人到股东,再到职业经理人,一场艰难的历程

  5

  定心丸:给股权定价

  6

  引进外部投资人的是是非非

  7

  我是用什么心态来对待变革中职位的起起伏伏的

  8

  卢跃刚对新东方稳定起到的作用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们第三讲讲到了与朋友、同学一起合伙创业带来的利与弊,也讲到了新东方的发展和新的力量的加入。

  今天我们讲第四讲,题目叫做《风云变幻》,主题是新东方如何从一个朋友之间的合伙关系,最后逐渐地变成了一个新东方的教育集团公司的过程。

  我们下面来讲第一个话题,没有良好的公司结构,业务就没有了载体。

  (世界知名品牌公司组织结构图)

  上一讲我反复讲到,我的这些朋友王强、徐小平他们回来,我们做成了一个松散的合伙人结构。后来的电影《中国合伙人》,也是根据我们当时的情况来拍摄的,是一个松散的结构下面互相之间,做着不同的业务,互相联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关系。

  当然,实际发生的情况,跟《中国合伙人》电影中的情况是有着巨大的差别的。因为电影毕竟是电影,是故事性的。我常常说新东方现实中所产生的问题,比电影中所发生的故事还要更加的精彩。

  首先,新东方其实除了学校的营业执照以外,它是没有一个框架结构的,就是说它没有一个公司的结构。我们也都知道,随着新东方的发展,学校本身已经没有办法包含新东方新的业务发展体系了。

  我举个简单例子,在发展过程中间,新东方出现了两个新生事物。

  第一个,大家决定要做图书出版。为什么呢?因为新东方学生越来越多,我们自己也在写书,我们的书交给别的出版社去出,一是发行不一定好,二是我们倒过来还要出好多钱买回来给我们的学生用,总觉得这个不太对头。所以我们决定要成立一个图书出版的公司。

  当时由于新东方大家是包产到户的,因此没有一个出来说,我们来成立一个图书出版的子公司。那就意味着必须只能是个人来做,因为学校本身不能去做图书出版,更加不能跟出版社去合作。

  这个时候,我说:“这个图书出版我来做,因为我对这个比较熟悉,现在我就去成立一个图书出版公司。”

  那王强、徐小平他们就说:“我们对新东方发展也做了贡献,如果图书出版都是你一个人的话,我们觉得不太合适,万一未来做成了大公司没有我们的份啊!”

  我说:“那没关系,我们就把图书出版变成股份制呗!”尽管原来我们不是股份制,但图书出版可以股份化。

  所以我就说:“我来主做,那我就占一个大头,我占到60%,你们几个人再分剩下来的40%。”

  过了一段时间,王强说:“我原来在微软,在贝尔实验室,我搞电脑的,现在中国学生那么多人要学电脑,那我搞个电脑培训学校不挺好吗?搞个电脑培训公司。”

  我说:“这个当然可以搞啊!”

  王强说:“这个电脑培训公司一定由我来主做,我就占60%,你们去分其他的40%。”

  这样一来,所有的公司的股权都是不一样的。每个人都在做自己那一块,尽管比原来的包产到户好像稍微进步了一点,但是这个结构更加复杂了。在这个结构上面,没有一个大的结构来套。你会发现,包产到户走到了尽头,新的发展机遇出现了,但是新的结构却没有产生。

  比如说,当时我们这些人都是书呆子,根本就不知道公司到底怎么做。这个公司怎么注册成总公司?总公司下面我们怎么做分公司?当时国家有规定,公司下面不能办学校,我们注册公司跟学校又没有关系,也就意味着学校的业务和公司没有关系,那公司到底有没有价值?搞不清楚。所以我们知道遇到了问题,新东方的发展已经面临巨大的障碍。

  每个人往前走的时候,都觉得好像除了自己做的这一块,未来的机会难道跟我没关系吗?应该用什么样的组织架构来做?上海学校也开了,广州学校也开了,那上海学校、广州学校的收益是归俞敏洪一个人所有呢?还是归我们大家所有呢?财务怎么监督呢?

  当时又没有总公司,也不是北京校区办的学校,万一当地聘请的法人代表最后说这个学校跟你们没关系,万一周成刚、李国富他们做大了,说:“原来办学校这么赚钱,我们凭什么要跟他们合作,我们自己在上海做成独立王国。”

  尽管他们不会这么想,但是从组织结构关系来说是可以这么做的。不像今天的新东方学校,没有哪个校长敢说这个学校是我的。为什么?因为从股权结构到管理逻辑,都是属于新东方集团公司的。所以你个人干得好拿薪酬、拿奖金,干不好你就走人,是这样一个概念,但是原来没有。

  这个时候我们就很苦恼,我们自己想不出办法来,但是已经开始出现了部分的利益冲突,为什么呢?因为新的业务到底给谁干呢?

  王强说电脑培训给他干。徐小平说:“尽管我没学过电脑,但其实我也可以干这种培训,不就是干培训嘛!俞敏洪图书给你干,凭什么给你干?我原来对图书也不陌生啊!”所以已经开始形成利益结构不一致导致的利益冲突,而且导致最后互相之间还有可能出现打架的情况。组织结构决定了一个公司的发展规模,这件事情是毫无疑问的,我们现在就需要有人来帮忙做组织结构。

  这个时候我碰到了一个朋友,他说:“你们这样乱下去不是事,我给你们介绍个人吧!”我问:“介绍谁啊?”这个朋友就说:“有没有听说过人民大学有个叫王明夫的?”

  王明夫是和君商学院的创始人,和君商学院为中国培养了大量的商学人才,它本身也是一个新三板的上市公司。当时还不叫和君商学院,大概叫做和君咨询公司,朋友就介绍我去友谊宾馆的咖啡厅,跟王明夫见了个面。

  见面聊了以后,我觉得这个人挺聪明,对组织结构的理解也比较明确,而且他们当时还跟人民大学一个叫彭剑锋的人在写华为基本法。华为当时在中国已经小有名气了,在中国电信业、通讯业已经做得很好。

  所以我说:“你们帮华为写基本法,写什么东西啊?”

  他们说:“我们帮华为清理组织结构、人事关系、未来的价值观体系。”

  我说:“这个地方我刚好也要,你这个队伍就过来吧!”

  这样就有了一个好的契机,我把王明夫请进新东方,我们聘请他作为咨询公司,来为新东方设计组织结构和未来的发展路径。虽然后来事实证明,王明夫的团队要完成新东方这么复杂的情感上的纠结,以及发展中的利益关系和冲突,其实他们的力量是不够的,但他们毕竟开启了新东方的变革之路。

  这就是我要讲的第一个主题,没有良好的公司结构,业务没有载体,就没有了发展前景。

  7月-9月,“老俞闲话”将在80天的时间里,连载《蛋壳来了》APP上的“新东方成长历程”音频课程和由此出版的新书《我曾走在崩溃的边缘》文字内容。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