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网>app资讯>黄石大学考试>正文

2026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大气科学基础综合》考试大纲

2025-07-23 13:30

来源:新东方考研

作者:新东方考研

本《大气科学基础综合》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大学 大气科  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内容包括动力气象学、天气学、大气物  理学三部分,考试内容中动力气象学占 40%;天气学占 40%;大气物  理学占20%。考试形式为闭卷考试,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题型包括: 名词解释(概念题)、简答题、简述题、动力气象学包含推导题。

第一部分 动力气象学

动力气象学是大气科学的重要分支和基础理论课程,主要内容包  括大气运动的基本方程组及动力特征、自由大气中的平衡流场、环流  定理和涡度方程、大气能量学、大气行星边界层、大气中的基本波动、 大气不稳定理论、低纬度大气动力学。要求考生能够系统地掌握大气  运动的基本方程及其推导、大气中的主要波动类型、大气中主要不稳  定现象及其产生条件,掌握低纬大气动力学的特征及其与中、高纬度  的差异, 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试内容

(一)大气运动的基本方程组

1 .地球大气的基本特征

2 .大气运动的基本方程组(连续方程、状态方程、热力学能量 方程、水汽方程) 及其在球坐标系和局地直角坐标系中的表述

3 .尺度分析和基本方程组的简化

(二) 自由大气中的平衡流场、环流定理和涡度方程

1 .平衡流场的基本特征与性质

2 .绝对和相对环流定理

3 .涡度及其在不同坐标系下的方程

4 .位势涡度守恒定律

(三)大气能量学

1 .大气中的基本能量形式和平衡方程

2 .有效位能

(四)大气行星边界层

1 .平均动量方程、混合长理论、埃克曼层和理查森数

(五)大气中的基本波动

1 .大气波动的基本概念

2 .重力外波和重力惯性外波

3 .重力内波和重力惯性内波

4 .罗斯贝波、罗斯贝波的传播

(六)不稳定理论

1 .惯性不稳定

2 .正压和斜压不稳定

3 . 中尺度对称不稳定

(七)低纬度大气动力学

1 .热带波动

2 .条件不稳定性与积云对流

3 .热带扰动发生发展的物理机制

4 . 台风发展的第二类条件不稳定(CISK)理论

二、主要参考书目

吕美仲,侯志明, 周毅编著,动力气象学,北京:气象出版社, 2004

第二部分 天气学

天气学是气象学的核心内容,是大气科学的基础理论课程,主要 内容包括天气学的基本概念、天气的基本过程和大尺度环流系统等。 要求考生掌握其基本概念、天气过程的主要特征与成因、大气环流的 基本特征和控制因子,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

一、考试内容

(一)气团与锋

1 .气团和锋面的基本概念和气象要素场的主要特征

2 .锋面分析、锋生和锋消过程

(二)气旋与反气旋

1 .气旋和反气旋的特征和分类

2 .涡度与涡度方程、位势倾向方程与ω方程

3 .温带和东亚气旋与反气旋

(三)大气环流

1 .大气环流平均流场的主要特征及其控制因子

2 .极地和热带环流、西风带大型扰动

3、急流

(四)天气系统和过程

1 .寒潮天气系统过程及成因

2 .大型降水天气过程的主要环流特征、暴雨中尺度系统

3 .雷暴结构和雷暴天气成因、中小尺度天气系统

(五)低纬度和青藏高原环流系统

1 .低纬度大气运动和环流的基本特征

2 .低纬度主要环流系统的特征和成因

3 .云团、台风、热带波动和热带涡旋运动

4 .青藏高原的影响及环流系统

(六)东亚季风环流

1 . 东亚季风环流系统主要特征与成因

2 . 东亚季风与低频振荡

(七)天气诊断分析

1 .天气诊断分析的主要方法

二、主要参考书目

朱乾根, 林锦瑞, 寿绍文等编著,天气学原理与方法, 第四版, 北京:气象出版社, 2007

第三部分 大气物理学

大气物理学是大气科学的重要分支, 是许多专业学科的基础理 论课程。它包括大气组成与物理特性及其垂直结构、大气辐射学、大 气边界层物理、云和降水物理学和大气电学等几大部分。要求考生对 这几部分的基本概念有较深入的了解,掌握描述大气状态和变化的基 本原理和公式及其应用。

一、  考试内容

(一)地球大气的成分与分布

1 .对流层干空气的主要组成成分与次要组成成分

2 .干空气状态方程

3. 表示大气湿度的物理量及相互关系

4. 克拉珀龙-克劳修斯方程

5. 水汽的状态方程

6. 湿空气的状态方程

7.大气气溶胶的概念、谱分布、来源及在大气过程中的作用

(二) 大气气压场及大气的分层结构

1. 大气静力学方程、大气压力与高度的关系

2. 标准大气

(三) 大气辐射学

1.大气辐射场的物理量 2.大气辐射的基本定律 3.大气分子吸收(谱)

4. 大气粒子对辐射的散射理论

5. 太阳辐射在地球大气中的传输

6. 地球-大气系统的长波辐射

(四) 大气热力学

1. 大气热力学基本规律

2. 大气中的干绝热过程

3. 温度对数压力图解

4. 绝热等压混合过程

5. 大气静力稳定度判据以及条件性不稳定

6. 形成大气逆温层的原因

(五)大气边界层

1. 湍流及大气湍流的基本特征 2.大气湍流特征量的统计描述

3. 大气湍流的控制方程

4.大气湍流运动和稳定度判据

5.大气边界层的结构和分类特征

6.近地面层特点及莫宁-奥布霍夫相似性理论

(六)云和降水物理学

1 .云雾形成的宏观条件及一般特征

2. 云凝结核在形成云滴中的作用

3. 大气冰核及其核化的条件与方式

4. 云滴的凝结增长

5. 水成物粒子的下落末速度

6. 粒子的碰并效率

7. 云滴和雨滴的碰并增长

8. 层状云降水的形成机理

9. 积云降水的形成机理

10. 冰雹的形成机理

11. 人工影响云雾的原理

 

二、 主要参考书目

盛裴轩等编著. 大气物理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第二版

更多考研讯息,请持续关注新东方考研网,我们将与你并肩作战,第一时间为你捕获所有关键招考信息!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