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暨南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基础日语》考试大纲
2025-08-10 23:50
来源:新东方考研
作者:新东方考研
暨南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
《基础日语》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名称:基础日语 考试科目代码: [240]
前 言
根据教育部和国家各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相关文件精神,我校外国语学院 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的研究生,除具有坚实的英语基础外 , 还需要掌握一门第二外语,要求做到能够比较熟练运用所学的第二外语阅读本专业 文献并能进行翻译和交流。为达到上述要求, 确保英语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在暨南大学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结合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 指导委员会日语组编写的《大学日语课程教学要求》, 经过充分调研、论证和反复研 究, 特制定暨南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日语(第二外国语)考 试大纲》。
本科目《考试大纲》对考试范围、方法和要求做了明确的规定,是考试命题和 考生准备应考的基本依据。下面是暨南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日 语(第二外国语)考试大纲》的描述,供考生参考。
I. 考试目标
本考试大纲为暨南大学外国语学院选拔英语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而制订,旨在综合 检查考生的日语能力, 要求考生掌握较高程度的语法知识, 具有一定的阅读、翻译、 会话和读写的能力。
II. 考试范围
大致相当于日本语能力考试 N3 级的水平,词汇、语法等知识点以《中日交流 标准日本语(新版)》初级上、下册为主, 少数试题会达到中级上册水平。具体要求 如下:
1.词汇: 熟练掌握 3500 个左右常用词汇; 能根据具体语境、句子结构或上下文 判断一些非常用词的词义。
2.语法:用言活用形及时、体、态的用法;各类助词、助动词及补助动词的用 法;形式体言、常用副词及接续词的用法;常用敬语的用法;各种句型及惯用型的 用法。
3. 阅读能力:能读懂一般性题材、中等难度的文章,可以根据材料所提供的信 息进行推理,领会材料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4.翻译能力:正确理解日语原文,用汉语准确表达原文所述内容;根据汉语原 文用日语正确表达有关内容。
5.写作能力:能运用学过的语言知识,就熟悉的题材,写出语句基本通顺、内 容完整的短文,能够基本表达出自己的态度和情感。条理清楚,句子基本通顺,无 重大语法错误。
III.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 试卷总分数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 100 分,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
2. 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 试卷题型及内容结构:
本试题分值共 100 分 ,题型如下: 第一部分 词汇: 15 分。
共 15 题,每题 1 分。要求考生从 A,B,C,D 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本部分主要考查考生对词语的读音、书写等方面的掌握情况。
第二部分 语法: 15 分。
共 15 题,每题 1 分。要求考生从 A,B,C,D 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语法测试的内容涉及用言活用形及时、体、态的用法; 各类助词、助动词及补 助动词的用法; 形式体言、常用副词、接续词及接续助词的用法; 常用敬语的用法; 各种句型及惯用型的用法。
第三部分 阅读理解 : 15 分。
共 15 题, 每题 1 分。要求考生在充分理解短文的基础上, 从每题的 A,B,C,D 四 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题材广泛,可以是社会、文化、科普、史地、政治、 经济以及日常生活等。文体多样,可以是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
第四部分 日译汉: 20 分。
共 5 题, 每题 4 分。要求考生灵活运用日语的词汇、语法、句型, 把所学的日 语知识融会贯通,清晰准确地把日文句子翻译成汉语。
第五部分 汉译日: 20 分。
共 5 题,每题 4 分。要求考生灵活运用日语的词汇、语法、句型,把所学的日 语知识融会贯通,清晰准确地把汉语句子翻译成日文。
第六部分 作文: 15 分。
旨在考察考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要求考生从所给题目中自选一题, 用日语 写出 450 字左右的文章,要求内容完整,条理清楚,文理通顺,语法错误少。
IV.主要参考书目:
1. 《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新版)》 (初级),上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 2. 《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新版)》 (初级),下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 3. 《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新版)》 (中级),上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8.
4. 国际日语水平考试 N5~N3 级相关材料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