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承德医学院《细胞生物学》考试大纲
2025-08-10 22:40
来源:新东方考研
作者:新东方考研
承德医学院《细胞生物学》考试大纲
Ⅰ . 考试性质
《细胞生物学》是为我校招收生物学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初 试考试专业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攻读生物学研 究生所需的《细胞生物学》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 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生物学及相关专业优秀本科毕业 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我校择优选拔生物学硕士,确保生物学 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 . 考查目标
考察学生对细胞生物学中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考生 应熟练掌握细胞生物学的基本内容、基本方法与基本技巧,并能利用细胞生物学 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解决和处理实际问题。
Ⅲ .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分数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考试题型
题型: 1 .单项选择题(30%); 2 .简答题(30%); 3 .论述题(40%)。
Ⅳ . 考查内容
第一章 绪论
第 1 节 细胞学与细胞生物学
1. 细胞学说的建立及其意义
2. 细胞生物学的发展历史
3. 细胞的基本共性
4.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5. 细胞的基本类型
第 2 节 细胞的同一性与多样性
6. 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体系及其组装
7.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异同
8. 原核细胞、古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
9. 病毒及其与细胞的关系
10. 病毒与细胞的区别
11. 病毒及其在细胞内的增殖
12. 病毒与细胞在起源与演化中的关系
第二章 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
第 1 节 细胞形态结构的观察方法
1 .普通复式光学显微镜
2 .相差显微镜和微分干涉显微镜
3 .荧光显微镜
4 .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
5 . 电子显微镜与光学显微镜的基本区别
6 . 电子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7 .冷冻蚀刻技术
8 .扫描电镜技术
9 .扫描隧道显微镜
第 2 节 细胞及其组分的分析方法
10 .用超离心技术分离细胞组分
11 .免疫荧光技术
12 .免疫电镜技术
13 .细胞内特异核酸的定位与定性
14 .细胞成分的分析与细胞分选技术 第 3 节 细胞培养与细胞工程
15 .动物细胞培养方法
16 .植物细胞培养方法
17 .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技术
18 .显微操作技术与动物的克隆 第 4 节 细胞及生物大分子的动态变化
19 .酵母双杂交技术
20 .放射自显影技术
第三章 细胞质膜
第 1 节 细胞质膜的结构模型与基本成分
1 .细胞质膜的结构模型
2 .细胞质膜的组成成分
3 .膜脂的类型
4 .膜脂的运动方式
5 .脂质体
6 .膜蛋白的类型
7 .整合膜蛋白与膜脂结合的方式
8 .去垢剂
第 2 节 细胞质膜的基本特征与功能
9 .膜脂的流动性
10 .膜蛋白的流动性
11 .膜脂的不对称性
12 .膜蛋白的不对称性
13 .膜骨架
14 .细胞质膜的基本功能
第四章 物质的跨膜运输
第 1 节 膜转运蛋白与小分子及离子的跨膜运输
1 .载体蛋白及其功能
2 .通道蛋白及其功能
3 .被动运输
4 .简单扩散
5 .协助扩散
6 .主动运输
7 .ATP 驱动泵
8 .协同转运蛋白
第 2 节 ATP 驱动泵与主动运输
9 .P 型泵
10 .Na+-K+泵结构与转运机制
11.Na+-K+泵主要生理功能
12 .Ca2 泵的结构与功能 第 3 节 胞吞作用与胞吐作用
13 .吞噬作用
14 .胞饮作用
15 . 网格蛋白依赖的胞吞作用
16 .胞吐作用
第五章 细胞质基质与内膜系统
第 1 节 细胞质基质及其功能
1 .细胞质基质的涵义
2 .细胞质基质的功能
第 2 节 细胞内膜系统及其功能
3 . 内质网的两种基本类型
4 . 内质网的结构
5 . 内质网的功能
6 .高尔基体的形态结构与极性
7 .高尔基体的功能
8 .溶酶体的形态结构与类型
9 .溶酶体的功能
10 .溶酶体的发生
11 .溶酶体与疾病
12 .过氧化物酶体与溶酶体的区别
13 .过氧化物酶体的发生
第六章 蛋白质分选与膜泡运输
第 1 节 细胞内蛋白质的分选
1 .掌握信号肽假说
2 .蛋白质分选转运的基本途径与类型
3 .蛋白质向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分选 第 2 节 细胞内膜泡运输
4 .掌握细胞内膜泡运输及 CoPll 包被膜泡的装配及运输
5 .CoPl 包被膜泡的装配与运输
6 . 网格蛋白/接头蛋白包被膜泡的装配与运输
第七章 线粒体和叶绿体
第 1 节 线粒体与氧化磷酸化
1 .线粒体的的形态、分布及数目
2 .线粒体的融合与分裂的机理与生物学意义
3 .线粒体的超微结构
4 .氧化磷酸化过程需要的成分及其作用
5 .线粒体与疾病的关系 第 2 节 叶绿体与光合作用
6 .叶绿体的形态、分布及数目
7 .叶绿体的超微结构
第 3 节 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半自主性及其起源
8 .线粒体和叶绿体 DNA
9 .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的蛋白质
10 .线粒体、 叶绿体基因组与细胞核的关系
11.线粒体和叶绿体的起源
第八章 细胞骨架
第 1 节 微丝与细胞运动
1 .微丝的结构与成分
2 .微丝的组装及其动力学特性
3 .影响微丝组装的特异性药物
4 .非肌细胞内的微丝结合蛋白
5 .细胞皮层
6 .应力纤维
7 .细胞伪足的形成与细胞迁移
8 .微绒毛
9 .胞质分裂环
10 .肌球蛋白的种类
11 .肌球蛋白的结构
12 .肌纤维的结构
13 .肌肉收缩的滑动模型 第 2 节 微管及其功能
14 .微管的结构组分与极性
15 .微管的体外组装与踏车行为
16 .作用于微管的特异性药物
17 .微管的动力学性质
18 .微管结合蛋白对微管网络结构的调节
19 .微管对细胞结构的组织作用
20 .驱动蛋白的分子结构及其功能
21 .驱动蛋白沿微管运动的分子机制
22 .纤毛的结构
23 .纤毛或鞭毛的运动机制
24 .纤毛的功能
25 .纺锤体和染色体运动 第三节 中间丝
26 . 中间丝的主要类型和组成成分
27 . 中间丝的组装与表达
28 . 中间丝与其他细胞结构的联系
第九章 细胞核与染色质
第 1 节 核被膜
1 .核膜结构
2 .核膜的崩解与组装
3 .核孔复合体结构模型
4 .核孔复合体组成成分
5 .核孔复合体功能
6 .核纤层 第 2 节 染色质
7 .染色质 DNA
8 .染色质蛋白
9 .核小体的结构
10 .染色质组装的前期过程
11 .染色质组装的多级螺旋模型
12 .染色质组装的放射环结构模型
13 .常染色质与异染色质
14 .常染色质与异染色质间的转变
15 .活性染色质与非活性染色质 第 3 节 染色质的复制与表达
16 .染色质的复制
17 .染色质的修复与基因组稳定性
18 .染色质的激活
19 .染色质的失活
20 .染色质与基因表达调控 第 4 节 染色体
21 .染色体的形态结构
22 .染色体的功能元件
23 .端粒 DNA 序列
24 .染色体带型 第 5 节 核仁与核体
25 .核仁的结构
26 .核仁的功能
27 .核仁的动态周期变化 第 6 节 核基质
28 .核基质的概念
29 .对核基质的基本认识
第十章 核糖体
第 1 节 核糖体的类型与结构
1 .核糖体的基本类型与化学组成
2 .核糖体的结构
3 .核糖体蛋白质与 rRNA 的功能 第 2 节 多核糖体与蛋白质的合成
4 .多核糖体
5 .蛋白质的合成过程
第十一章 细胞信号转导
第 1 节 细胞通信与信号转导
1 .细胞通信的概念与类型
2 .细胞的信号分子
3 .受体
4 .第二信使与分子开关
5 .信号转导系统的基本组成及信号蛋白的相互作用
6 .细胞内信号蛋白复合物的装配
7 .信号转导系统的主要特性
第 2 节 G 蛋白偶联受体及其介导的信号转导
8 .G 蛋白偶联受体的结构与作用机制
9 .G 蛋白偶联受体所介导的细胞信号通路
第 3 节 介导并调控细胞基因表达的受体及其信号通路
10 .酶联受体及其介导的细胞信号转导通路
第十二章 细胞周期与细胞分裂
第 1 节 细胞周期
1 .细胞周期概念
2 .细胞周期中各不同时相及其主要事件
3 .细胞周期同步化
4 .特殊的细胞周期 第 2 节 细胞分裂
5 .有丝分裂各期的重要事件及其结构装置
6 .减数分裂概念
7 .减数分裂前间期发生事件
8 .减数分裂过程
9 .减数分裂过程的特殊结构及其变化
第十三章 细胞增殖调控与癌细胞
第 1 节 细胞增殖调控
1 .细胞增殖调控的分子机制 第 2 节 癌细胞
2 .掌握癌细胞的基本特征
3 .癌基因
4 .抑癌基因
5 .肿瘤的发生与基因突变逐渐积累
6 .肿瘤干细胞
7 .肿瘤的治疗
第十四章 细胞分化与干细胞
第 1 节 细胞分化
1 .细胞分化的概念
2 .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3 .管家基因与组织特异性基因
4 .组合调控引发组织特异性基因的表达
5 .单细胞有机体的细胞分化
6 .细胞谱系
7 .转分化与再生
8 .影响细胞分化的因素 第 2 节 干细胞
9 .干细胞概念及其分类
10 .胚胎干细胞概念及特性
11 .成体干细胞概念、特性及类型
12 .细胞命运重编程与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
13 .干细胞应用
第十五章 细胞衰老与细胞程序性死亡
第 1 节 细胞衰老
1 .细胞衰老的概念
2 .细胞复制衰老的特征
3 .细胞复制衰老的机制
4 .细胞衰老与个体衰老的关系 第 2 节 细胞程序性死亡
5 .细胞程序性死亡及其生物学意义
6 .凋亡的基本特性及生理意义
7 .程序性坏死的基本特性及类型
8 .植物细胞的程序性死亡
9 .细胞凋亡的过程及分子机制
10 .细胞程序性坏死的分子机制
第十六章 细胞的社会联系
第 1 节 细胞连接
1 .细胞连接的概念
2 .封闭连接
3 .锚定连接
4 .通信连接
第 2 节 细胞黏着及其分子基础
5 .钙黏蛋白
6 .选择素
7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8 .整联蛋白
第 3 节 细胞外基质
9 .胶原的结构与类型
10 .胶原的合成与装配
11 .胶原的空间排布形式
12 .胶原的功能
13 .弹性蛋白的基本特征
14 .糖胺聚糖
15 .蛋白聚糖
16 .纤连蛋白
17 .层粘连蛋白
18 .基膜
19 .细胞外被
20 .植物细胞壁的化学组成与结构
21 .初生细胞壁与次生细胞壁
五、主要参考教材
《细胞生物学》(第五版) ,丁明孝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年出版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