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网>app资讯>广州大学考试>正文

考研择校必看:考生最关心的10个问题,一次性说清

2025-07-03 15:45

来源:新东方考研

作者:天津新东方考研

  备考2026/2027年硕士研究生的考生,可以持续关注新东方考研网,为你提供天津高校历年考研资讯信息。

  每年考研季,怎么选学校都是考生问得最多的问题。我们整理了大家最关注的10个择校热点,结合最新数据和实际案例来解答,希望能给正在规划的你一些参考。

  一、学科评估和专业排名,看哪个更有用?

  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2023年发布)依然是很权威的参考,但用的时候要注意几点:

  •学科评估里的A+、A-更多体现科研实力,要是你更在意就业,就得看看专业有没有行业认证,比如工程类专业的工程教育认证,企业招聘时可能更认这个。

  •近几年新增了3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像智能科学与技术这类新兴专业,暂时还没有学科评估结果,选的时候可以多关注院校的师资和实验室配置。

  •查的时候可以在研招网的“硕士专业目录”里,同时看到学科评估等级和招生单位,很方便。

  举个例子:有考生本来想报A校计算机(A-),后来发现B校计算机虽然是B+,但通过了国际工程教育认证,就业时更受华为这类企业认可,最后选了B校,顺利通过了校招。

  二、双非院校和211院校,该怎么选?

  2024年的研究生招生报告显示,38%的考生都在这两类学校之间纠结。可以试试三维评估法:

  •看专业匹配度:目标专业是不是国家特色专业、省级一流专业,有时候双非院校的强势专业比一些211的普通专业更有优势。

  •考虑地域:长三角、珠三角的双非院校,因为靠近产业圈,就业竞争力可能比中西部一些211还强,比如深圳大学的计算机专业,在当地科技企业认可度很高。

  •关注科研资源:重点实验室级别很重要,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的专业,能接触到更多项目和资源。

  如果打算读博,优先选有博士点的211院校,学术资源更连贯;要是毕业就想工作,多打听目标院校在当地行业的名气,有时候双非院校的本地就业网络更扎实。

  三、跨专业考研,哪些专业限制比较严?

  2025年不少学校调整了跨考政策,这几个方向要特别注意:

  •医学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基本只收本科是临床医学的学生,跨考几乎没机会。

  •教育类:像学科教学(语文)这类专业,开始要求本科有相关背景,比如汉语言文学、小学教育等。

  •理工类:计算机、电子信息等热门专业,有的会要求本科修过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课程,没学过的话可能连初试资格都没有。

  跨考的同学,现在就要做这几件事:

  1.查目标院校2025年的招生简章,看清楚专业是否接受跨考;

  2.提前学3-5门目标专业的核心课程,最好能拿到学习证明;

  3.可以给导师发邮件聊聊,说明自己的跨考原因和准备,增加印象分。

  四、保研率高的学校,考研会更难吗?

  2024年985院校的平均保研率达到32%,有些顶尖学校甚至超过50%,这意味着留给统考的名额可能不多。选学校时,要算清楚实际统考名额:总招生人数减去推免人数,再减去专项计划人数,剩下的才是留给普通考生的。

  另外,连续三年统考名额都在减少的专业,要谨慎选择。还有,基础学科比如数学、物理,保研率通常比应用学科高,报考时可以多留意这一点。

  五、怎么避开那些“坑”校?

  根据2024年考生的反馈,这几类学校要多留意:

  •临时缩招的:招生简章里没说清楚,临到报名才突然减少名额,很影响复习节奏。

  •复试看本科出身的:有些学校复试时,本科学校不好的考生容易被刷,这点可以多问问往届学长学姐。

  •调剂猫腻多的:明明一志愿没招满,却优先收高分调剂生,把一志愿考生晾在一边。

  想核实的话,可以在知乎、考研论坛搜“XX大学考研体验”,看看大家的评价;也可以查学校近三年的调剂公告和录取名单,对比一志愿和调剂生的录取情况。

  六、新兴专业值得报吗?哪些方向有潜力?

  结合教育部的《新工科建设指南》,2025年这几个新兴专业可以关注:

  •人工智能:已有35所高校新增硕士点,就业市场需求大,尤其在互联网、智能制造领域。

  •储能技术:跟着国家双碳战略走,新能源企业对这类人才需求旺盛,相关岗位薪资也不错。

  •生物医药:各地的医药研发企业(CRO企业)在扩招,专业对口的话就业机会多。

  选这类专业时,优先考虑有产业研究院的院校,比如华中科技大学的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天津大学的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平台,产学研结合紧密,实践机会多。

  七、专硕和学硕,该怎么选?

  2023年专硕招生占比已经超过60%,但两者的区别还是挺大的,要结合职业规划选:

  •培养方向:学硕更侧重科研,适合想读博、进高校或科研院所的同学;专硕注重实践,课程里有很多实习、项目,适合毕业后直接工作的同学。

  •读博通道:部分学校的专硕想直博,需要额外考核,而学硕通常有更多直博机会。

  •学费:专硕学费一般比学硕高,比如金融专硕一年可能要5万,学硕大多在8000-1.2万之间。

  如果暂时拿不定主意,也可以先选学硕,后面想转专硕的话,调剂时选择更多。

  八、学校有“大小年”吗?怎么预测?

  分析近五年的报录比会发现,“大小年”规律是存在的,但不是所有学校都一样:

  •北大、清华这类顶尖院校,报考人数一直很稳定,基本没有明显的大小年。

  •省属重点院校容易出现隔年波动,比如今年报的人多,明年可能少一些,后年又多起来。

  •新增硕士点的第一年,报考人数通常比较少,竞争相对小。

  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方法预测:算一算报录比波动值,即(当年报录比-前三年平均报录比)÷前三年平均报录比。如果波动值超过15%,说明竞争可能突然变大,要谨慎;低于5%的话,说明报考热度比较稳定,可以优先考虑。

  九、联合培养项目值得去吗?

  现在常见的联合培养有几种模式:和中科院、社科院等科研机构合作的校所联合;和华为、腾讯等企业共建研究院的校企联合;和海外高校合作的“1+1+1”双学位项目。

  选的时候要注意这几点:

  •确认学位授予单位:双学位项目更值得考虑,毕业后能拿到两个学位证,就业时更有优势。

  •看导师配置:企业导师占比最好不低于30%,能带你接触实际项目,积累行业经验。

  •查就业数据:问问往届生的就业单位,看项目培养质量是否达标。

  十、二战考生怎么调整择校策略?

  2024年二战考生的上岸率比一战高27%,但择校时要注意这几点:

  •适当调整目标:如果一战报的985没上岸,二战可以考虑211;原来报211的,也可以看看实力不错的双一流院校,降低风险。

  •优化复习:重点提升公共课成绩,英语和政治最好比一战多考10分,能拉不少分。

  •盯紧政策变化:比如2025年复旦大学部分专业改考数学一,这类变动会直接影响复习计划,要及时关注目标院校的招生简章。

  •做好心理准备:可以制定保底+冲刺两个方案,比如选一所稳妥的学校保底,再冲一所稍好的,避免再次失利。

  考研择校就像一场信息战,选对了能少走很多弯路。建议大家按照“看政策-查数据-比院校-问专家”这四步来做决定,别盲目跟风。现在正是2026年考研备考的开始阶段,早点规划,才能让后面的复习更有方向。

 

天津新东方考研集训营

  天津新东方考研集训营的核心目标之一,就是通过培养学习能力、学习效率以及优秀的师资力量和科学的复习规划,让你专注于知识学习、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天津新东方考研

  天津新东方考研集训营能够满足长线备考、吃住学一体、需要强跟盯、提高学习效率以及突破重难点的同学,力求在有效备考时间内,为学员提供高效备考的学习计划和学习氛围,为学员上岸全程助力。

  

师资力量

  天津新东方考研教师均为全职教师

  1.90%为“四类人才 ”硕士学历、985院校、211院校、海外留学背景;

  2.每年师训、研发投入资金近5000万,定期邀请外部专家培训;

  3.年人均:教学教研1200+小时;授课时长900+小时;教学质检500+小时;年产出教辅资料1.2万份。

  每一年我们的老师都会陪同学员一同上考场,所谓“实践出真知”,有真实考研考场答题经验的老师更值得信赖。25年考研,多位新东方老师获高分!

天津新东方教师25考研高分(部分教师)

天津新东方考研

 

课程体系

天津新东方考研

 

全程督学

       考研最需要的品格就是坚持,坚持是一种习惯。天津新东方考研寒暑集训营配套了完整的学管师督学辅导服务,通过出勤跟盯、学习打卡、随堂测试、督学反馈、心态调节等多元方式,帮助同学们在紧张的备考时间中,不断提升考试能力。

天津新东方考研

天津新东方考研集训营地环境

  集训营营地全封闭,远离主城区的喧嚣,住宿条件达到了严格把控,园区内更是有24小时安保、干净卫生的饮食、配套的健身/超市等基础设施,能够满足同学们的大部分学习生活需求。

天津新东方考研

精品公开课,预约试听

天津新东方

现在可预约免费试听课 校区环境参观

领取26/27考研1v1免费考研规划

咨询电话:13011328936

  如果大家想了解2026/2027考研热门招生院校、热门专业、招生简章、参考书目、择校择专业指导、考研复试/调剂指导以及考前集训、走读等相关方面,可以随时联系在线老师进行咨询。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