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网>app资讯>南宁大学考试>正文

考研政治重点知识总结及热点话题—马原重要考点预测(主观题篇)

2024-12-12 11:48

来源:学科运营库

作者:

        同学们,马上就要到考研的日子啦~南宁新东方为你准备了考研政治最后的冲刺—考研政治重点知识总结及热点话题,本篇文章给大家带来的是:马原重要考点预测(主观题篇)。希望能够更好地帮到大家冲刺高分! 我们一起上岸!可以持续关注新东方考研网,为你提供广西历年研究生资讯信息,帮助大家了解名种研究生相关信息。

  热点链接 1:物质世界的二重性

  设问方法:人与自然的关系、实践是自然存在和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经济和生态的

  关系、黄河治理

  【答题思路】实践是人与自然分化和统一的前提基础+自然与人类关系+人类如何做

  【答题要点】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是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

  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形成的自然基础,人类社会的

  存在和发展又反过来影响不断改变着自然界。这启示我们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

  然,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人类本性的条件下进行这种物质变换。

  热点链接 2:联系的观点

  设问方法:环环相扣,相互联系,循环,整体,全面,系统

  【答题思路】联系的含义及特性

  【答题要点】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

  系。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和条件性的特点。要求人们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

  确立整体、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热点链接 3:矛盾的斗争性与同一性

  设问方法:矛盾双方相互冲突,相互转化,平衡,和谐

  【答题思路】斗争性与同一性的含义、关系

  【答题要点】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斗争性

  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

  相互制约,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

  寓于同一性之中,矛盾的斗争性与同一性共同推动事物的发展。要求我们在分析和解决矛盾

  时,必须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

  热点链接 4: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设问方法:解决问题方式多种多样,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地制宜,个别到一般,举一反三,

  共性与个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答题思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含义、关系及方法论

  【答题要点】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各个具体事物

  的矛盾,每一个矛盾的各个方面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上各有其特点。任何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

  的有机统一,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共性是无条件的绝

  对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共性寓于个

  性之中,人的认识的一般规律就是由个别到一般,再由一般到个别的辩证发展过程,我们要

  承认矛盾,正视矛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热点链接 5:矛盾的不平衡性

  设问方法:党的中心任务、首要目标、主要矛盾、主要方面、抓住牛鼻子

  【答题思路】主次矛盾、主次方面

  【答题要点】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规定和影响其他矛盾的存

  在发展。抓住了主要矛盾,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促进其他矛盾的解决。事物的性质

  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抓住事物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就抓住了解决矛盾的关

  键。这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看问题既要全面地看,又要看主流、

  大势、发展趋势。

  热点链接 6:量变与质变

  设问方法:量的积累引起质的飞跃

  【答题思路】量变与质变的含义、关系

  【答题要点】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的不显著的

  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

  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渐进性和连续性的中断。质变和量变是辩证统一的,量变是质

  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量变质变规律体现了事物发

  展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要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热点链接 7:现象与本质

  设问方法:通过大量例子,概括总结背后本质理论/制度/经验,调查研究

  【答题思路】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答题要点】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构成事物的诸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现象是事物的

  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是事物本质的外在表现。二者相互依存、相互渗透,本质决定现象,

  现象表现本质,要求我们准确辨别真象和假象,透过现象把握本质,不断深化对事物本质的

  认识。

  热点链接 8:原因与结果

  设问方法:不同原因引发不同的结果

  【答题思路】原因与结果的关系

  【答题要点】在事物的普遍联系中,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就是原因,被某种现象所引起的现

  象就是结果。原因与结果是相互区别,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辩证地分析事物

  的因果关系,分析存在和发展的不同原因及其不同结果,可以增强人们活动的自觉性、预测

  性和调控性。

  热点链接 9:辩证思维

  设问方法:辩证思维分析问题,体现了什么样的辩证思维

  【答题思路】辩证思维模板

  【答题要点】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理论与方法,要从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把握事物的普遍联系。

  要从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从发展中找出路。要运用矛盾分析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承认

  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善于抓住关键、找准重点,洞察事物发展规律,从对立中把握

  统一,从统一中把握对立,把共性与个性相结合,认识事物从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个别,

  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热点链接 10: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及其运动规律

  设问方法一: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推动理论思想不断发展、认识的能动作用

  【答题思路】认识的本质、认识发展规律、实践与认识辩证关系、认识能动作用

  【答题要点】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的发展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

  从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反复和无限发展的过程。实践决定认识,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来源、动力、目的和检验标准。认识能动反作用于实践,具有目的性计

  划性和创造性,能够指导实践改造世界。

  设问方法二:创新、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守正创新

  【答题思路】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的关系、守正创新

  【答题要点】创新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实践创新为理论创新提供不竭的动力源泉,理论

  创新为实践创新提供科学的行动指南,我们要努力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做

  到守正创新。守正创新深刻揭示了坚持真理与发展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发展马克思主义

  的辩证关系。要坚持守正不动摇。守正,就是坚持实事求是,坚持真理性认识,坚持正确政

  治方向。要坚持创新不停步。创新,就是坚持解放思想,破除与客观事物进程不相符合的旧

  观念、旧理论、旧模式、旧做法,发现和运用事物的新联系、新规律,更有效地认识世界和

  改造世界。守正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创新是守正的目的和路径。

  热点链接 11: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

  设问方法: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一般题干指定原理时使用

  【答题思路】真理绝对性与相对性的含义及关系

  【答题要点】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主客观统一的确定性和发展的无限性。真理的相对性是

  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及其本质和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度的、不完善的。

  二者相互依存、相互渗透。人类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是从真理的相对性走向绝对性、

  接近绝对性的永无止境的过程。要求人们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一切真理,既要反对绝对主

  义又要反对相对主义。

  热点链接 12:真理与价值

  设问方法:评价多元、符合规律与符合目的

  【答题思路】真理与价值关系、价值评价特性

  【答题要点】真理尺度是指人们必须遵循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真理。价值尺度是

  人们都是按照自己的尺度和需要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价值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直接相关。

  任何成功的实践都是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要求人们

  在实践过程中,既要坚持真理尺度,又要坚持价值尺度,一方面,价值尺度必须以真理为前

  提;另一方面,人类自身需要的内在尺度,推动着人们不断发现新的真理。

  热点链接 13:科技

  设问方法:新质生产力、互联网、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辩证看待科技的作用

  【答题思路】科技的作用、科技是双刃剑

  【答题要点】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能够改变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

  思维方式。科技是一把双刃剑,既可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造福于人类,同时也可能在一

  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影响。科技作用的发挥,一方面受到客观条件,诸如

  社会制度、利益关系等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受到一定的主观条件,如人们的观念和认识

  水平的影响。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