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重点知识总结及热点话题—马原重要考点预测(选择题篇)
2024-12-12 11:57
来源:学科运营库
作者:
同学们,马上就要到考研的日子啦~南宁新东方为你准备了考研政治最后的冲刺—考研政治重点知识总结及热点话题,本篇文章给大家带来的是:马原重要考点预测(选择题篇)。希望能够更好地帮到大家冲刺高分! 我们一起上岸!可以持续关注新东方考研网,为你提供广西历年研究生资讯信息,帮助大家了解名种研究生相关信息。
导论
1.标志着马恩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为马克思
主义提供思想前提:《德法年鉴》
2.马恩第一部合著:《神圣家族》
3.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的党纲:《共产党宣言》
4.揭示着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工人阶级的圣经”:《资本论》
5.总结巴黎公社经验:《法兰西内战》
6.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政治立场:人民性
7.马克思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马克思主义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根本特征:实践性
8.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归结为一句话: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9.习 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继承和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
史唯物主义,也是继续推进理论创新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点。
马哲
10.哲学基本问题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①是存在和思维何为本原的问题,即何者为第一性
的问题;②存在和思维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
11.世界发生的二重分化:①从自然界中分化出人类社会②从客观世界中分化出主观世界
12.物质的唯一特性、共同特性为客观实在性;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为运动。
13.运动的存在形式为时间和空间。
14.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整个物质
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
15.意识的起源:①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②意识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其中实
践(劳动)起决定作用,语言起促进作用;意识的本质:①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②意识是
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16.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17.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和根本途径。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
能动性的前提。
18.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19.联系的特点: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条件性
20.发展的实质: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1.新事物不可战胜的原因:①新事物具有新的结构和功能,②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
中孕育成熟的,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③新事物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
22.辩证法的三大规律:①对立统一规律②质变量变规律③否定之否定规律
23.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辩证法的本质和核心。
2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25.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所决定的。
26.本质决定现象,现象(即使是假象)表现本质。
27.实践的本质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社会性的物质活动。
28.实践的三个基本特征:①客观实在性(最基本)②自觉能动性③社会历史性
29.实践的基本结构(实践活动的三项基本要素):①主体②客体③中介
30.实践的三种基本类型:①物质生产实践(最基本)②社会政治实践③科学文化实践
31.虚拟实践的特点:①交互性②开放性③间接性
32.实践的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关系:①实践关系(最根本)②认识关系③价值关系
33.实践是认识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来源、动力、目的、唯一检验标准。
34.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35.客观性是真理的本质属性;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
36.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37.实践是真理与价值统一的基础;价值尺度必须以真理尺度为前提。
38.认识世界的根本目的在于改造世界;认识必然和争取自由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
根本目标。
39.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
40.社会存在包括: ①自然地理环境②人口因素③物质生产方式
41.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一
切活动的首要前提。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形态从低
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
4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三个表现:①不完全同步性和不平衡性②各种形式之间存在
相互影响且各自具有历史继承性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最突出)
43.社会基本矛盾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其他一切社会矛盾的根源。
44.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
作用于经济基础。
45.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内容,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尺度,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
终决定力量。
46.生产力的基本要素:①劳动资料,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生产工具是区分社会经济
时代的客观依据)②劳动对象③劳动者
47.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
48.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第一生产力。
49.生产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在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是最基本的,
是区分不同生产方式、判定社会经济结构性质的客观依据。
50.普遍交往是世界历史的基本特征。
51.人的发展从低级到高级的三个阶段:①人的依赖关系占统治地位的阶段②以物的依赖关
系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阶段③自由个性的阶段。人的发展最根本的是人的自由程度的提高。
52.文化的重要意义:①提供思想指引②提供精神动力③提供凝聚力量
5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性,从根本上规定了社会形态更替的客观必然性。
54.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55.人民群众是社会形态变革的决定力量。
56.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①物质财富的创造者②精神财富的创造者③是社会变革的
决定力量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57.商品价值量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计量的,复杂劳动等于自乘的或多倍的简单劳动。复杂
劳动转化为简单劳动,是在商品交换过程中自发实现的。
58.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围绕价值自发波动。
59.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原因:第一,私人
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第二,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
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第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
者的命运。
60.劳动力成为商品,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①劳动者是自由人;②劳动者没有别的商品可
以出卖。
61.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三个部分:①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②
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③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劳动力价值的构成还包含一个历史的和道德的因素。
62.资本主义劳动过程有两个特点:其一,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他们的劳动隶属于
资本家;其二,劳动成果或劳动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
63.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产生的唯一源泉。
64.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生产自动化是资本家获取高额剩余价值的手段,而雇佣工人的剩余劳
动仍然是这种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65.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66.由生产的技术水平所决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叫作资本的技术构成。资本
可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这两部分资本价值之间的比例,叫作资本的价值构成。资本技
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作资本的有机构成,通常用 C:V 来表
示。
67.资本循环及其职能形式及基本条件:购买阶段,产业资本执行的是货币资本的职能;生
产阶段,产业资本执行的是生产资本的职能;售卖阶段,产业资本执行的是商品资本的职能。
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必须在空间上同时并存,必须在时间上继起。
68.影响资本周转快慢的因素有很多,关键的因素有两个:资本周转时间、生产资本中固定
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构成。
69.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但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格”或工人全部
劳动的报酬,这就模糊了工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的界限,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
70.生产相对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经济危机的可能性是由货币作为支付手
段和流通手段引起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
经济危机具有周期性,一般包括四个阶段: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
71.垄断产生的原因。第一,当生产集中发展到相当高的程度。第二,企业规模巨大,形成
对竞争的限制,也会产生垄断。第三,为了避免两败俱伤,企业之间会达成妥协,联合起来实行垄断。
72.垄断并不能消除竞争的原因:一是垄断没有消除产生竞争的经济条件。二是垄断必须通
过竞争来维持。三是社会生产是复杂多样的,任何垄断组织都不可能把包罗万象的社会生产
都包下来。
73.金融资本形成的主要途径包括金融联系、资本参与和人事参与。
74.金融寡头在经济中的统治,主要是通过“参与制”来实现的。在政治上对国家机器的控
制主要是通过同政府的多种途径的“个人联合”来实现的。金融寡头还通过建立政策咨询机
构等方式对政府的政策施加影响,并通过掌握新闻科教文化等上层建筑的各个领域左右国家
的内政外交及社会生活。
75.垄断利润的来源:来自对本国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剥削的加强;通过控制市场获得
一些其他企业特别是非垄断企业的利润;通过加强对其他国家劳动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从国外
获取利润;通过资本主义国家政权进行有利于垄断资本的再分配,从而将劳动人民创造的国
民收入的一部分变成垄断资本的收入。
7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的原因。首先,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资本主义生产资料在
更大范围内被支配,从而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其次,经济波动和经济危机的深
化,要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最后,缓和社会矛盾、协调利益关系,也要求国家垄断
资本主义的产生。
77.金融自由化与金融创新是金融垄断资本得以形成和壮大的重要制度条件。
78.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扩展的基本形式:一是借贷资本输出;二是生产资本输出;三是商
品资本输出。
79.当代资本主义发生新变化的特征。第一,科技创新加速资本主义发生变化。一是产业结
构的调整。二是生产组织形式和劳动形式的变化。三是新经济形态的出现。第二,国际金融
垄断资本影响日益显现。一是金融垄断寡头化。二是金融垄断国际化。三是经济虚拟化、产
业空心化。第三,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的复杂化、多样化。第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凭借经济、
科技、文化传播等超级优势,在世界范围内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科学社会主义
80.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飞跃的理论基础: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共产党宣言》的
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公开问世。
81.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新经济政策时期。以发展商品经济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政
策。其主要内容有:①用粮食税制取代余粮收集制,②允许私人自由贸易,③恢复商品货币
关系,④允许私人小工业企业发展,⑤采取一些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来发展生产。这标志着
列宁正在探索一条符合俄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82.列宁对苏维埃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深刻的理论思考,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论述:
首先,把建设社会主义作为一个长期探索、不断实践的过程。其次,把大力发展生产力、提
高劳动生产率放在首要地位。再次,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条件下,利用商品、货币和市场
发展经济。最后,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
83.正确把握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第一,必须始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第二,
要善于把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与本国实际相结合。第三,紧跟时代和实践的发展。
84.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长期性的原因。第一,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第二,经济基础和上
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第三,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第四,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
发展道路的探索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85.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第一,各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决
定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的特点。第二,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性是造成不同国家社会
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重要条件。第三,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多样性的现实原因。
86.如何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第一,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对待马克
思主义的科学态度。第二,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从当时当地的历史条件出发,坚持
“走自己的路”。第三,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充分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
87.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第一,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第二,社会
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第三,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
向自由王国的飞跃。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也是
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