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英语语法要怎么学才正确:从规则理解到真题应用
2025-08-12 11:21
来源:
作者:
下面是由小编为您提供的部分内容,更多详细内容欢迎大家观看新东方考研官网,如有任何疑问,可联系客服老师咨询。语法是考研英语的基石,但传统“死记硬背”法效率低下。本文结合新东方语法教学体系与历年真题规律,提出“框架构建-专项突破-真题实战”三阶段学习法,帮助考生实现语法从“理解”到“运用”的跨越。
一、框架构建:用“五大句型+三大从句”搭建语法骨架
(一)五大基本句型:主+谓(如“He runs”);
1、主+谓+宾(如“I love you”);
2、主+谓+宾+宾补(如“They made him happy”);
3、主+谓+间宾+直宾(如“She gave me a book”);
4、主+系+表(如“The flower is beautiful”)。
(二)三大从句:名词性从句(主语/宾语/表语从句,如“What he said is true”);
1、定语从句(限定性/非限定性,如“The book that I borrowed is interesting”);
2、状语从句(时间/地点/条件等,如“If it rains, we’ll stay home”)。
3、学习技巧:用不同颜色笔标注从句类型,如红色标名词性从句,蓝色标定语从句。
二、专项突破:攻克五大高频语法难点
(一)时态与语态:重点区分现在完成时(如“I have lived here for 5 years”)与过去完成时(如“By the time he arrived, she had left”);
被动语态常考结构(如“be+过去分词”在科技类阅读中的应用)。
(二)非谓语动词:不定式表目的(如“I came to help”);
1、动名词作主语(如“Swimming is fun”);
2、分词作定语(如“the crying baby”)。
(三)避坑指南:注意“stop to do”(停下来去做)与“stop doing”(停止做)的区别。
(四)虚拟语气:与事实相反的假设(如“If I were you, I would study harder”);
(五)建议类从句(如“It is important that he be on time”)。
(六)主谓一致:集体名词(如“team”“family”)作主语时,根据语境判断单复数;
“either...or...”“not only...but also...”连接主语时的就近原则。
(七)介词搭配:固定短语(如“be interested in”“depend on”);
时间介词(如“in the morning”“on Sunday”“at noon”)。
(八)记忆技巧:将易混介词对比记忆(如“in”表“在...里”,“on”表“在...上”)。
三、真题实战:用“三步解析法”提升应用能力
(一)第一步:通读全文,定位语法点:阅读文章时,用下划线标出长难句(如包含从句或非谓语动词的句子);
例如:2024年真题中的句子“The study, which was conducted over a decade, reveals that...”需识别为“定语从句+宾语从句”结构。
(二)第二步:拆解句子,分析语法成分:划分主句与从句(如用括号标注从句部分);
标注各成分词性(如主语、谓语、宾语);
例如:句子“What surprised me most was his attitude”中,“What surprised me most”是主语从句,“was”是系动词,“his attitude”是表语。
(三)第三步:总结规律,举一反三:统计真题中该语法点的考查形式(如虚拟语气常出现在“建议类”句子中);
模仿真题句型进行造句练习(如用“It is high time that...”结构写句子)。
四、输出训练:从“被动输入”到“主动运用”
(一)写作练习:每周写1篇英语短文(如议论文、书信),强制使用本周学习的语法点;
例如,学习“定语从句”后,在文章中至少使用3处该结构。
(二)翻译实践:将中文长句翻译为英文,重点练习从句与非谓语动词的运用;
例如:将“那个正在读书的女孩是我的妹妹”翻译为“The girl who is reading a book is my sister”。
(三)口语输出:用英语描述日常事件(如“我今天做了什么”),自然运用所学语法;
例如:用“现在完成时”描述经历(“I have visited Beijing twice”)。
五、资源利用:选择“三层次学习资料”
(一)基础层:语法教材(如《英语语法精要》),系统学习规则;
(二)强化层:真题解析书(如《考研英语历年真题详解》),分析考点分布;
(三)拓展层:外刊阅读(如《经济学人》《纽约时报》),培养语感。
六、心态管理:用“成长型思维”应对学习瓶颈
(一)接受错误:将语法错误视为“学习信号”而非“能力否定”;
建立“错误档案”,分类记录错题(如“时态混淆”“从句引导词错误”)。
(二)持续迭代:每周复盘错误档案,总结高频错误类型;
针对薄弱环节进行专项训练(如发现“虚拟语气”总错,则集中练习10道相关题目)。
七、结束语
语法学习是场“持久战”,但通过科学方法与持续练习,考生完全能将复杂的规则转化为下意识的语言习惯。记住:语法不是“束缚”,而是“工具”——它能帮助你更精准地表达思想,更深入地理解世界。
更多考研资讯,请持续关注新东方考研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