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托福教学经验老师,为你详细拆解托福到底改什么?要如何应对?
2025-10-20 12:00
来源:
作者:
近日,ETS 官方正式宣布,托福考试将于2026年1月21日起进行全面改革。
这是托福考试继2023年新政后的又一次重大调整,标志着这项全球广泛认可的英语测试将进入全新的阶段。
此次改革涵盖了考试形式、考试内容、题型变化等多个关键方面。无疑会给广大考生带来巨大影响。
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一位重磅嘉宾 —— 咱们新东方的集团培训师曾焱老师为我们一一拆解托福改革疑问。

01新托福改革了哪些方面?
⏰考试时长
改革后考试时长减少至约90分钟,比改革前的约2小时又缩减半小时。
?分值
改革后将延续120分制,同时新增6分制(对标CEFR的6个等级,即A1-C2)。
?考试形式
从非自适应模式变为自适应模式,听力和阅读部分根据考生在第一阶段的表现调整第二阶段的题目难度。
✍考察方面
阅读:新增生活化阅读材料,学术与应用场景并重。听力:增设对话回复、公告等更加多样化的题型。写作:新增完成句子和邮件写作任务。口语:弱化“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考察,更注重基础口语能力,降低语言综合难度。
?出分时间
当前改革后出分时间尚未具体说明,但改革后的高效考试模式可能会进一步缩短出分周期。
02这样的变化对考生来说有什么机遇或挑战吗?
✔机遇
1. 缩短时长,降低疲劳度:考试综合时长缩至90分钟内,学生可在更轻松的状态下完成考试,提高注意力集中度。
2. 更接近真实语言使用场景:阅读材料和口语面试题型更加贴近日常生活和学术需求。
3. 自适应考试更合理:适合不同水平段学生,确保考题难度与水平相适配。
❌挑战
1. 任务种类变多:如阅读增加了单词填空,写作新增邮件书写等任务,考生需针对性突破多样化题型。
2. 快速切换思维:考试时题量减少但任务种类增加,这对学生适应多任务转换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3. 关键跨越区间可能加大难度:尤其是A2到B1、B2到C1的语言能力跨度,可能需要付出更多精力达到跨越目标。
4. 应对考试机制新需求:考生初期需适应自适应模式,避免因为第一阶段发挥不佳而影响整体表现。
03改革后,考生是否需要改变备考策略和方向?现有备考资料是否管用?
1️⃣备考方向
考生需从全面提升语言基本技能、语境中的表达和运用,向解决应用场景式问题转变;尤其是在口语和写作部分,要侧重提升真实交流的能力。
2️⃣备考策略
● 针对新增题型(如单词填空、生活化阅读、听后复述、面试口语等),要强化模块化训练。
● 考试时间紧凑,考生需提升任务完成的效率,如提高阅读速度、写作构思能力等。
● 备考资料:现有资料依然管用,语言核心考点未改变,但务必尽快补充模拟改革后题型的资料,以便熟悉考试新形式。
扫描下方二维码,领取最近托福资料

04 改革后考试认可度是否有变化?
改革后的考试在认可度上不会发生变化,托福依然是国际语言测试中的主流考试,受到全球高校、研究机构和雇主的广泛认可。
此外,2026年改革后,考生旧成绩(120分制)在考试改革后的2年内依然有效,避免了改革对正在申请阶段学生的影响。
05针对托福改革,新东方做了什么准备和调整呢?
● 课程调整:推出全新的改革版课程,搭载最新题库,提升学生的考试适应性。
● 模拟题开发:新东方正在研发与改革后题型适配的模拟测试和题库,帮助学生尽早熟悉自适应形式的考试节点。
● 补充教学资源:储备大量涉及生活化场景、邮件写作等实际语言应用场景的学习材料,并设计阶梯化训练方案,辅导学员逐步适应难度变化。
● 考试解读服务:持续提供考试改革信息的最新动态解读,帮助学生制定个性化复习计划。
扫描下方二维码,了解新东方托福课程

06针对考生 “托福改革了之后更简单了,我要改革后再去考试”的想法,您怎么看?
虽然改革后的考试形式优化了语言的应用场景,整体体验更友好,但“改革后再考试”等待本身是一种风险。原因如下:
● 初期适应期存在不确定性:考生和市场对新题型的理解都需要时间磨合,很可能因参考资料不足而增加备考难度。
● 时间成本更高:等待改革后备考,可能导致申请时间冲突,特别是计划同时备考GRE的学生会受到明显影响。
● 改革前的旧版备考资源更成熟:当前旧版的备考资料更齐全,适合快速出分的学生。因此,“先考先得”的策略对大多数申请者更适用。
非常感谢火哥的专业解读!帮我们从整体上理清了新托福改革的核心方向。
扫描下方二维码
添加小助手了解托福课程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