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网>app资讯>万州大学考试>正文

西昌学院 2025 年同等学力加试科目考试大纲 J12103 作物育种学

2025-08-10 22:30

来源:新东方考研

作者:新东方考研

西昌学院 2025 年同等学力加试科目考试大纲

J12103 作物育种学

I.考试性质

《作物育种学》是农学专业的重要必修课程,其理论考试是为我 校农业硕士专业学位农艺与种业方向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 选拔性质的招生考试科目。本课程以大学本科同等学历农学专业的业 务要求,对考生进行作物育种学理论基础知识的测试。评价的标准是 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能达到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掌 握基本的作物育种学理论与方法,确保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 量。

II.考查目标

考生应系统掌握作物育种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一般原理和 育种方法 ,深刻理解选育农作物优良品种的基本原理,全面掌握作物 育种的主要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 了解作物育种的最新方法、 技术和 成就,初步具备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解决作物遗传改良等育种实践问 题的能力。

II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 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 100 分 ,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

二、 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开卷、 笔试。

三、 试卷内容结构

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等方面的内容占 75%; 应用理论 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和综合知识应用题等方面的内容占 25%。

四、 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 10%-20%),选择题( 10%-20%),问答题( 35%-45%), 论述题( 25%-35%)。

五、 是否需要计算器

否。

Ⅳ.考查内容

一、 绪论

作物育种学的性质、任务和内容;作物育种学的发展; 品种的概 念及其作用; 我国作物育种的成就和展望。

二、 作物的繁殖方式和品种类型

作物的繁殖方式; 作物品种的类型及其遗传组成特点。

三、 种质资源

种质资源的概念和重要性;作物起源中心学说及其发展;种质资 源的研究与利用; 电子计算机在种质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四、 育种目标

现代农业对作物品种性状的要求;制订作物育种目标的原则和方 法。

五、 引种与选择育种

引种和驯化的概念、原理和基本步骤;选择育种的基本原理和程 序。

六、 杂交育种

杂交育种的概念及意义;杂交育种亲本选配原则;杂交技术与杂 交方式; 杂交后代处理方法; 杂交育种程序和加速育种进程的方法。

七、 回交育种

回交的遗传效应; 轮回亲本(受体亲本)与非轮回亲本(供体亲 本)的概念; 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控制的质量性状的回交转育程序。

八、 诱变育种

诱变育种的概念及特点;常见物理诱变剂及其处理方法;常见化 学诱变剂及其处理方法; 诱变育种的工作程序。

九、 远缘杂交

远缘杂交的概念及其意义;远缘杂交的困难及其克服方法;远缘 杂交后代分离特点及其处理方法。远缘杂交育种的品系间杂交、外源 染色体导入、染色体片断转移技术、体细胞杂交技术、外源DNA 直接 导入技术策略。

十、 倍性育种

多倍体的起源及特点;人工产生多倍体的途径;多倍体育种的基 本步骤;单倍体产生的途径;单倍体育种的主要步骤;多倍体和单倍 体鉴定方法。

十一、 杂种优势利用

杂种优势利用的历史回顾及其利用成就;杂种优势概念及表现特 征; 杂种优势的遗传机理; 杂交种的选育程序; 作物杂交种的类别;

作物杂种优势的利用方法;杂交制种技术要点;雄性不育及其在作物 杂种优势利用中的应用。

十二、 雄性不育及其杂种品种的选育

质核互作雄性不育和核雄性不育的遗传;雄性不育的形态差异、  细胞学特征、 生理生化特性;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 恢复系  方法,杂种品种的选配和生产利用;光温敏雄性不育系的选育和鉴定, 两系杂种品种的选配和利用; 三系选育和两用系选育与鉴定。

十三、 抗病虫育种

作物抗病虫育种的意义与特点;作物抗病虫性的类别与机制;作 物抗病虫性的遗传与鉴定; 作物抗病虫品种的选育及利用。

十四、 抗逆性育种

作物抗旱、耐盐、抗寒、耐铝、耐湿性鉴定技术和指标; 作物抗 旱、 耐盐、 抗寒、 耐铝、 耐湿性品种选育。

十五、 生物技术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

细胞和组织培养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转基因技术在作物育种中 的应用;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

十六、 作物育种的试验技术

作物育种的田间试验技术; 品种区域试验技术; 品种稳定性和适 应性分析;多年多点区域试验资料的统计分析; 品种适应性和产量稳 定性的参数估计。

十七、 种子生产和管理

作物品种混杂退化的实质、原因和防止措施;常规品种的原种生 产技术和良种生产技术;杂交种亲本原种生产技术;杂交种制种技术; 杂交种三系、 两用系、 自交系亲本原种生产技术和杂交制种技术。

Ⅴ.参考书目

张天真主编 ,《作物育种学总论》(第四版),中国农业出版社。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