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网>热点专题>家庭教育高峰论坛>深度访谈>正文

方新:关注孩子早期成长话题,放眼一生论成败

2019-11-16 21:53

来源:新东方网

作者:

方新:关注孩子早期成长话题,放眼一生论成败

嘉宾:方新(右)北京大学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心主任

主持人:罗娉(左)爱学慧思教育科技有限公司CEO

  用一生的长度来衡量孩子的成功

  主持人: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访谈嘉宾是来自于北京大学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心主任方新老师,欢迎您今年来来参加这次家庭教育的论坛,我们的主题叫做“守初心、育未来”,关于教育的初心,您自己的看法是什么?

  方新:当问到家长:“你希望孩子未来什么样?”他会说健康、快乐就好,但当孩子考试考的不好,家长又会特别生气和着急,轻则恶语相向,重则体罚孩子。这时候,家长就忘了他的初心。所以家长应该想一想,成绩和孩子的未来到底是什么关系?首先,在这个世界上,成功的人不是多数;而且这些成功的人小时候未必是学习很好的;很多曾经辉煌的成功的人士,比如亿万富翁、高校学生,也会患有抑郁症或某种心理障碍,导致自杀或丧失社会能力。所以,人的成功要从一生一世地看,盖棺才定论,不能以孩子一时的成绩来判断他未来的走向。

  拖延是一种自我关爱

  主持人:我记得您在关于拖延症的演讲中讲过,有时候拖延一下可能是抵抗抑郁比较好的方式。生活中家长面对孩子的拖延情况很苦恼,您怎么看待孩子的拖延行为?

  方新:拖延症实际上并没有明确的诊断标准,很多时候它是一种他人标准,比如爸爸妈妈嫌孩子慢。我们知道人的气质类型有四种,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这当中多血质、抑郁质就明显不同,抑郁质更容易有拖延的行为。孩子都有自己的节奏,但如果家长很焦虑、很急,就会总嫌孩子慢,然后催孩子,孩子慢慢内化,大了以后他也觉得自己慢。

  另外,现在的孩子事情太多了,一睁眼就要去上学,然后很多的作业,一天排的满满的,没有时间玩。其实小孩子就是紧一下慢一下,他才愿意活在这个世上,如果一天天都在写作业,上课外班,他会活在被控制中。现在小孩最小七八岁就有想自杀的,这就提示我们的教育部门、我们的父母们要思考这个问题,怎么去养育孩子。

  所有人都会拖延,包括我自己在内。那我们想想拖延的时候我们在干什么?如果是做自己爱干的事,其实拖延的结果并不可怕。比如说一个关键任务我们都会在关键点完成,但是我们会用很多时间来娱乐自己。所以这些时间其实我们是用来自我关爱的,这说明我们自我关爱的时间太少了。生活中,我们应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比如旅游、聚会、听音乐,现在中国人的工作时间是全世界最长的,所以如果拖延的时候你在关爱自己,那么就请多一些,然后可以放弃一些不必要的工作。有研究表明,一直保持战斗状态、工作状态的人,对心身的伤害是比较大的。

  心平气和地表达是家庭中很重要的沟通方式

  主持人:现在一说到家庭,很多事情都会追溯到原生家庭,关于这个话题,您怎么看待?另外,在家庭中父母吵架对孩子可能会造成影响,但完全不吵架也不可能,您做心理工作这么多年可能会遇到大量的案例,家庭冲突的界限您觉得该如何把握?

  方新:重视原生家庭对于孩子心理状况的影响是一个非常好的事情,但是如果片面化,也有有失偏颇。原生家庭虽然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僵硬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但这些并非都是创伤性的,而且有时候我们说,创伤也是一种资源。所以我们要学一点心理学,要进行一些心理的教育,包括参加这样的研讨会来学习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让我们的行为和思维变得灵活一些。

  关于父母吵架到底有糟?吵架更糟还是冷战更糟,还是父母要假装和谐?离婚还是不离婚,对孩子心理造成的伤害,很难用一句话说清。我觉得现在的夫妻之间缺少平等的感觉,要么我在你之上,要么你在我之上,好像大家不会平等。比如说我让你做什么你就一定要做,你不做我就生气,这是一种控制,而且是没有边界的,没有对彼此的尊重。还有就是不会表达自己,比如说夫妻之间有矛盾,孩子是上离家近的但是不太好的学校,还是上一个离家远但是特别好的学校、每天需要五点半起床,遇到这样的事夫妻之间怎么去商量?爸爸说就是要上好学校,然后妈妈说睡眠很重要,两个人都很生气,相互指责,不会坐下来心平气和去讨论。父母的这种沟通方式,会导致孩子也不会去表达,要么顺从、要么隐性反抗。

  0-7岁是孩子发展的关键期

  主持人:孩子在不同的成长阶段有不同的发展目标,您觉得在孩子的成长过程当中,哪个时间段最容易出现标志性的问题,作为父母应该如何去关注?

  方新:这是一个特别大的话题。首先在孩子到来之前,父母要想好为人父母意味着什么。对母亲而言,怀孕期间,没必要过于在意自己,感觉自己像女皇一样;也要平衡自己的成就动机和作为母亲的动机,避免产后抑郁。对父亲而言,要明白孩子跟你的关系是什么,要成熟起来。中国男性对于抚养后代、承担家庭责任需要学习。父亲的缺位,就会导致母亲和孩子的纠缠特别紧密,没有边界感。真正比较健康的家庭结构是爸爸妈妈比较相爱的,孩子稍微远一点。

  当然在不同的生命时期也不太一样,0到3岁妈妈最好不要长时间离开孩子,小孩出生之后最依恋妈妈,依恋对小孩未来人际关系、生理健康影响非常大。如果依恋关系没法建立,孩子后边发生心理问题的概率是非常高的。所以,0到3岁,孩子身边要有特别稳定的人,不要老换,要保证孩子依恋关系的稳定。在0到3岁这个阶段,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叫镜像神经元。它提示我们,在和孩子的互动中,妈妈要多给予孩子一些反馈,是孩子的神经元得到发展,这对于孩子未来的人际关系、与人的互动非常重要。

  那么3岁之后,爸爸就要更多地参与到家庭教育里边。同一件事情,妈妈和爸爸态度是不一样的,爸爸会很多的鼓励,而妈妈更多是心疼、照顾。在孩子成长过程当中,这两个力量是缺一不可的,就好像说一棵树长到一定阶段要给它剪枝,如果太溺爱孩子,剪枝的时候孩子一叫,父母就下不了手,那么孩子就很难长成参天大树。当然也不能把孩子所有天性的东西全剪了,笔直地往上长,变成一个无趣的人。所以,在成长过程当中,爸爸妈妈的力量要匹配,要结合起来。

  那么在3到7岁,应该注意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要因材施教,比如孩子特别冲动,那可能就让他去下象棋和围棋;孩子特别胆怯,就让他去打跆拳道,喊出来;女孩就是跳舞、唱歌这种修身养性的非常好。孩子0到7岁是非常重要的,一旦0到7岁做好了后边就好很多。

  点击查看》》》2019新东方家庭教育高峰论坛精彩内容

教育头条

  • 大学
  • 留学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

            热搜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