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网>热点专题>留学菁英汇>正文

徐佳璇:可持续发展的自我

2016-10-27 10:34

来源:新东方网

作者:徐佳璇


  大家好我叫徐佳璇,来自哈尔滨市第三中学,今天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的故事,但是其实直到上台之前我还一直在思考,我的故事究竟能给大家带来什么,尤其刚才听了众路大咖们的分享,首先,我不能作为一个成功人士和大家分享我的成功经验、人生感悟,其次,作为一个出国留学的学生,我也并没有完成我最初的梦想,什么梦想呢,我相信大家都听说过一本书,《哈佛女孩刘亦婷》,而我的梦想,就是做一名哈佛女孩。在今年4月1日,也就是愚人节的那天,我的哈佛梦想经过一路颠簸,一路坎坷,一路拼搏之后,最终宣告失败了。与此同时,在我们学校有一个和我条件很相似的同学,他被哈佛大学录取了,这更让我觉得我离我的梦想仅一步之遥。当然,录取我的学校,伯克利、芝加哥大学、杜克大学这些都是非常棒的学校,而且各有千秋,但是在当时的我看来,盲目的认为只有所谓的常青藤学校,才能作为自己申请成功的标准,所以当结果出来之后我郁闷了好久,沉默了好几天,但也是在那段时间我思考了很多。比如我为什么这么想去哈佛,难道我近两年的奋斗或者17年来走过的每一步仅仅是为了让我去到某一个学校吗,亦或是有更高的志向,更高的理想?

徐佳璇:可持续发展的自我

  在这个过程中, 我试图慢慢找到一种人生的方向,我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就是在我追求梦想的路上的点点滴滴,是一种成长,也是一种收获。

  我即将进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习的专业叫做可持续环境设计, 可持续这个词,在我们生态日益恶化,环境不断破坏的情况下,是一个非常有趣非常新鲜的词语,它的意思,是指一种可以长久维持的过程或者状态, 但我想,可持续这个词不仅可以应用在我们的环境生态上,更可以应用在我们人生规划上,立足当下,着眼未来,为自己构建一个可持续的人生,全方位的去认识自己,这就是我今天演讲的主题。

  出国对我的影响,远不止最后几张录取通知书,不夸张的说我想出国的意义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可能是让我们在高中时期,大学时期甚至更早的时候能够认识自我,找到自我,提高自己的眼界,而不仅仅是埋头在这些书本当中,更多的是去融入这个世界,从世界上汲取自己的阅历和丰富的经历。

  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摸索的,也是这些大学想要看到的,是我们每个人独特的地方,如果说我最初追求的出国梦,仅仅是为一纸名校的offer ,但是经历过,我想说对我来说最重要的不是我的分数,我的活动,我的学校,而是要问自己一个为什么,为什么自己要去上名校,为什么这些美国名校或者国外的名校往往会培养出很多优秀的人才,为什么他们总是在强调全面发展,关注社会,领导能力等等关键词,而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些,解释这些问题呢,我想从三个维度的角度去诠释一下我自己的认识。

  第一个维度,我们是一个个独立的点,就好比是我们大屏幕上,这个夜空中浩瀚的星空,每个人都是一颗星星,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而这些独特的地方我们怎么去展示呢 ,归根结底我想是兴趣使然,无论是学习研究还是爱好特长,只有感兴趣的东西才能让我们真正的发挥自我优势,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我自己个人是一个从小爱好就比较广泛的人,古筝、国画、书法、钢琴等等,同时也参加了很多体育比赛参加了很多活动,后来在高中的时候,我参加了模拟联合国大会,经常开一场三四天的会可能只睡一到两个小时,跟这些代表在会场上“勾心斗角”,去写文件去磋商,很多人都问过我一个问题,你哪里有如此多的精力做这些事?我想归根到底其实除了天生精力旺盛,更多的是源于我对这些活动一种发自内心的热爱和兴趣。而我想只要每个人都静下心来去思考,去关注,去找到那些让自己乐此不彼的事情,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独特点。

  这些事情可能是,弹钢琴,玩魔方,编程,又或者是唱歌等等,但无论怎样,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找到那个让我们自己变得独特的东西。而这就是我们的兴趣。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点,而无数个点组成了一个面,当我们把自己的这个点放在一个面上观看的时候我们就是在从二维角度去审视自我,那这个二维是什么呢,就是我们的社会,我们常说一句话,社会是个大舞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但是我们又常常觉得有些社会问题离我们太远, 雾霾是政府和工厂的事,慈善是企业和大老板的事,我们的事就是学习考试,活动申请,其实我们往往忽略掉了,我们想要实现自身价值,想要发挥自己的社会角色,完全可以从身边入手。

  比如我自己就曾经有一件非常头疼的事情,就是每一学期结束的时候会整理自己的书柜书架,常常会收拾出非常多的旧书,这些旧书有一部分是淘汰下来的练习册卷子课本等等,还有一部分呢,就是不舍得扔,快要变成古董的《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等童话书。

  如何让这些书籍发挥最大的价值?,我跟很多同学做了沟通,发现这种情况出现在很多人的家里,而同时我们又关注了几则有关偏远地区儿童教育资源不均衡的新闻。就这样我们创立了一个名叫“睿博计划“的公益慈善组织,我们致力于在城市内回收二手书籍,然后捐赠到偏远地区的小学去,活动开展到现在一年多,我们现在已经捐助了7所小学,捐出12000多本二手书,捐赠了24套电子教学设备,募集了20多万元的善款,还招募了200多名志愿者。这个项目最初只是我们的一个简单想法,真正让这个活动一步一步发展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对事情不断的关注,抱着一颗真正想解决这个问题的态度,想要帮助这些孩子们的心态。

  睿博的英文名字叫reborn,它的来源是英文单词reborn,翻译成中文是新生重生,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平台给这些书籍们一次重生,给这些孩子们一次重生,因为真的很有可能一本书就改变一个人生。

  在找到自己的社会角色,实现自我价值之后我们又谈回可持续人生,它是一个可以长期维持的过程或者状态,想要构建一个可持续的人生,就必然需要一个可以让我们能够长期坚持,去奋斗的一个方向,这也就谈到了我们的第三个维度,也就是我们的梦想与未来,去给自己设定一个方向,设计一个未来。对我而言,除了兴趣爱好陶冶情操,除了关心公益帮助他人,环境保护也是我从小到大一直在坚持,也是希望以后能继续坚持的一件事情,在座的各位家长和同学,可能大部分来自北京,大家都知道北京的雾霾是全世界闻名的,但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中国有史以来发生最严重的一次雾霾其实就发生在我的家乡哈尔滨,2013年10月21日,那天我记得非常清楚,《纽约时报》称它为末日空气袭击哈尔滨,雾霾指数已经爆表,我们被迫停课两天在家里,当时外面整个城市被一片恐怖的白色笼罩着,外面能见度不超过5米,当时我在想,我又能做些什么去改变现状呢,那一刻开始我感受到了一种包含着兴趣的责任,也就是环境保护。

  于是我开始着手调查哈尔滨市的雾霾原因,开始去实地考察一些产生黑烟、烧煤的烟囱,还有农民焚烧的秸秆,去年我在哈佛大学的夏季学校参加了地理分区中心的实习,同时有幸参加了一个国际性的环境研究大会,在那里我还学了一门课程叫可持续产品设计,我了解到环保不仅仅只局限于科研的革新,同时我们还可以将环保的理念,将可持续的理念,渗透到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渗透到每一个行业,就像我以后要学习的课程一样,可持续环境设计。

  那么当我们把这些理念渗透到生活中的时候,大家会觉得参与环保是一个非常便捷的事情,所以当时在回国之后我联系了我们当地的环保部门,和他们一起协商,共同创立了一个公众资源监测空气质量的APP,建立了这样一个平台,建设了网站,目的就是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这个平台感觉到每个人参与环保的便捷性,而每个人参与环保的义务性。

  我想出国留学,对我来说,不仅仅在于开阔了眼界,丰富了资源,更多的是给了我一种方向,这个方向可以让我不停的去努力去奋斗,可以让我在不久的将来,哪怕为环境只做一点点的改变,一点点的贡献,我都会感觉到我的人生会更有意义。

  回到我们最初的问题,究竟为什么,我想这个答案,就是这个既模糊又清晰的方向,因为我们可能永远不知道这个方向是什么,但是我们知道我们愿意为这个方向去努力。

  可能很多人会说,在我们这个年龄去思考理想,思考人生,还为时尚早,很多东西太不确定,但是我想说的是理想它不是目标用来实现,理想是用来靠近的,它像一盏灯指引着我们的方向,当我们的眼光足够远足够高的时候,我们眼前的成功仅仅是一个阶段性目标的达成,而我们眼前的失败也仅仅是一个阶段性的岔路。

  所以我们对着这个方向不停的努力,在一步一步的过程中其实就实现了我们自己的人生价值。曾经有人问过我一个问题,他说如果让你重新走这17年,有哪些事情是你想要改变的,当时我的回答是,这17年所经历过的一切,组成了今天的我,缺了或者是多了哪一个环节可能都会导致完全不同的结果,而中间或许有成功,或许有遗憾,可能走过捷径也走过岔路,但是不管怎么样都是我们人生经历的一部分。只要我们努力过,经历着它就是我们的人生。

  出国的这条路,其实并不轻松,但是我觉得很值得,其实现在我非常感谢哈佛大学拒绝了我,因为它给了我一段时间去思考清楚我究竟想要的是什么,给了我一个机会去让我设计自己的可持续人生。最后我希望大家都能为自己设计一个可持续的人生,在通往未来的路上,找到自己,找到自己究竟为了什么,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马荟)

教育头条

  • 大学
  • 留学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

            热搜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