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网>热点专题>家庭教育高峰论坛>现场嘉宾>正文

对话:校长与孩子相约,共话成长

2018-11-24 20:21

来源:新东方网

作者:

对话:校长与孩子相约,共话成长

 (校长与孩子对话现场)

  古典:先从学生开始,你们有没有手机?什么时候有的手机?你们支持学生用手机吗?

  彭雨蓝:我是没有手机的,从小学到现在都是没有的,所以我是反对。

  韩墨言:我是很早就有手机了,我现在在读大学,也在使用手机,但是我的观点也是反对。

  龙小龙:我是六年级就有手机,我觉得手机第一能让学生自己找东西,也能学东西。第二,让学生自己控制手机的使用时间。

  主持人:我们看一下校方这边是什么样的观点?

  王金战:在中国的国情下,对中小学生来说,压倒一切的任务是开发智力、培养能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中小学生拥有手机,我感觉是百害而无一利,所以我是反对。

  罗坤:如果我说赞同的话,我估计回去就被家长吃了,如果我说反对的话,我将失去那么多群体的未来,所以对他们用手机的情况我还是赞同的。

  李强:我的意见是赞同,我觉得任何一件事情都没有十全十美,我觉得使用手机还是一个堵和疏的问题,只堵不疏,只疏不堵,我觉得都不合适,应该是疏堵结合,合理地有节制地使用手机。

  黄健萍:我跟刚才罗校长的意见是一样的,我觉得今天坐在这儿就是给我们挖坑的,要是我们不赞成的话,可能是失去了很多很多孩子的信任。学生本身就是这个社会的一部分,拥有智能手机是大势所趋,我们不能把孩子割裂在外面,其实关键不是在能否有手机,而是怎么用手机。

  如何合理地使用手机?

  古典:双方都提到手机的使用方式才是重点,正方反方说说看,你们觉得什么是好的使用方式?什么是不好的使用方式?以及怎么破这个问题?

  龙小龙:我记得爸爸第一次给我手机的时候,是一个苹果手机,我爸第一次跟我说,你是用手机,你不能让手机用你,所以不能用手机上瘾,不能打游戏或者闲着用,更多地应该是用手机打电话、找资料。

  韩墨言:我反对使用手机。第一点手机里的信息是非常海量的,而且是良莠不齐,而孩子是没有那个能力,尤其是中小学生,他的三观还没有定型,没有那个能力去筛选过滤那些信息,所以他很容易步入歧途,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我觉得成年人尚且没有自制力不去玩这些游戏,小孩子他更容易被这些游戏所吸引。前几天我在一家便利店看见有五六个小学生坐在那里,背着书包,而且是很沉的书包,他们聚在一起不像我小时候讨论习题,他们是一人抱着一个手机在那里组团开黑。所以我觉得孩子他是不能控制自己,不去玩这些游戏的。所以我反对使用手机。

  罗坤:大家都知道我们现在的孩子是面对未来的人群,未来教育真的是不可知的,因为不可知,所以我们就不能把当前的一种传播形式,断然拒绝在门外,想想我们在小的时候,父母都不允许我们去玩一些其他的游戏,为什么?他们认为玩物丧志,这是老一辈都这样说的,但是我们都在偷偷地干。多少年过去之后,现在我们社会的机遇在引导着孩子去玩,但孩子恰恰不会玩了,这是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其实大家焦虑的不是用不用手机的问题,而是是否能够正确地用手机的问题,很多家长焦虑地是孩子拿到手机,会因此无法抵制诱惑,得了干眼病,因为迷恋游戏、网络上瘾等等,这些问题。其实最关键的问题是我们如何引导孩子,正确地使用手机,这才是问题的核心。我们应该探索如何去引导我们的孩子,正确地使用现代的这种传媒工具,把我们的孩子带向未来。

  李强:家庭,学校,包括社会有一个中小学生使用手机的共识标准。因为这个事情孩子们迟早要面对的,我就想问,中小学不能用手机,什么时候可以用手机,现在不打游戏,什么时候去打游戏,什么时间去筛选网上大量的信息,所以我觉得孩子总是要面对这一刻的,它是一个两难的选择,不是有困难我们就把这个屏蔽掉,我觉得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方式。

  王金战:全国我去的学校比较多,我感觉教学质量最高的这些学校,比如说衡水中学,学生带手机这件事情,基本上就不是一个话题,没人可以带手机的,学生只要进了这个校门,就断了带手机这个念头,但是我也没感觉衡水中学的学生落后于这个社会,相反是很阳光的。 我在人大附中当班主任期间,我是明确规定学生不能带手机的,但是我感觉学生对我的感情也挺好。

  黄健萍:我的意见是在学校里面要有规范,然后在家里,家长也有责任,让孩子知道该怎么去用手机。

  你们支持在课堂上使用手机么?

  古典:你们支持课堂上用手机吗?

  李强:我说一下课堂上用手机的目的是什么,如果用手机是来学习,我赞成,如果用手机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肯定是反对的。

  龙小龙:很多次我老师让同学们在课堂上自己搜索文件,自己搜索信息,自己学,我觉得这时候在课堂上用手机是非常好的事情,可是当然就像老师说的,在课堂上用手机玩游戏,当然反对了。

  韩墨言:因为我是在大学,大学课堂的话,很多同学是低头在那里玩手机的。我们现在可能没有一个做得非常好的技术,来监测你到底是在学习还是用它玩别的东西,这是全凭孩子的自控力的。

  第二,我之前也试过用手机还有电脑之类的产品记笔记,就是像刚刚小麟说的可以用它拍下来或者干什么,但是我发现那样和自己用笔记的不同,因为用笔记的时候你大脑是运作的,但是手机拍下来的时候你就是拍下来,没有思考加工的过程。

  罗坤:我非常赞同韩墨言同学的观点。在家庭,我们可以一对一的监管,可以给他建立一个契约,只要他在时间内干完他该干的事情,手机我们交给他。家长已经把孩子24小时,每一分钟都安排满了,如果没有留白的空间,我觉得孩子谈不上去成人,中国的艺术化都讲究留白呢。人在发展的过程中,只有留白了,他才有更大的张力,我们也希望给孩子留自由的时间,让孩子去掌控。当然班级是一个集体授课制,老师无法来监控每一个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他是否在学习,还是在玩游戏,此外韩墨言同学说的非常好,脑科学的研究证明,人书写的过程就是大脑加工的过程,就是神经元生长的过程,如果我们都用手机拍摄,我估计脑神经就萎缩了,要是脑科学研究有一天能证明,用手机会影响大脑的发展,那么我们手机问题就禁止了,就是这样的观点。

  王金战:我们人大附中开过一次学生代表大会,让学生写提案,对学校提什么要求,我跟大家讲学生提得最多的是什么呢?坚决反对数理化的老师用PPT上课,就是希望数理化的老师,我是教数学的,你得展示思维的过程,数学的魅力它体现在惊心动魄的过程中,数学之美美在哪儿?当它把你折磨得死去活来的时候,突然峰回路转,那才叫数学之美。所以如果说数学不动手,是学不好数学的,更何况高考。它是考三级四能,其中一个技能叫基本技能,四能其中之一就是计算能力、逻辑推算能力,这些问题如果用手机多了,它肯定会负面影响到学习成绩的,数学肯定是这样的。

  所以我觉得现代化的电子手段,大家一定注意,你们记住我一句话,无论电子化手段是手机还是电脑什么,它永远没法取代你的动笔,这个问题大的原则如果不确定,是误人子弟。法国做了一个决定,大家从网上看到,禁止中小学生带手机到学校,这是从国家法律上定下来了,在法国你只要带手机到学校,就是一种违法的行为。

  通过观察来了解孩子,而不是偷看手机

  主持人:我们很多家长知道翻孩子的手机这一行为是不正确了,可是很多家长觉得我出发点是好的。大家觉得能不能接受他来翻看你们的手机?

  韩墨言:我初中的时候,我妈采用了各种手段去试我手机的密码,并且成功破译。但是我现在是可以接受我父母看我手机,因为他们的出发点的确是好的,是想关心我,我妈说过最让我心酸的一句话,我妈就说你平时的朋友圈对我设置权限的,QQ空间对我锁住的,我是没有途径了解你,我是想了解你。

  当年我会锁是因为我可能发一些东西,我妈妈是这样一个人,我发了一杯奶茶,我妈妈会说又喝奶茶,不健康。我吃了一顿大餐,我妈乱花钱,吃点别的不行吗?我和朋友可能出去稍微晚了一点,我现在已经不锁了,我九十点钟,我妈就说这么晚了才回学校多不安全,下面就会有她的评论。有的时候我说你可不可以不要评论了,于是我妈不评论了,看到以后直接私聊我,说别喝奶茶了,不健康,她终于不出现在我的朋友圈里,但是她还会通过这种方式和我私聊,我们私下解决。

  古典:各位校长专家,怎么处理这种事情?

  李强:我没有看过孩子的手机,因为我觉得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间,出现一些问题和错误,是很正常的情况,人的进步都是在错误、失败、遇到挫折之后,既有外在的支持帮助,更有内在的自省和自觉。我觉得人的成长还是靠内心自觉,其实观察孩子的言行表现,不见得通过手机才能看的出来孩子的价值问题。我觉得可以通过孩子细小的举动、跟同学的交往,对家人的态度,很多细致入微的地方你都可以发现,所以你需要对他充满了一种价值的信任。我觉得孩子即使犯一些错误,或者有一些不愿意让父母看到的也很正常,父母不要去逼迫孩子。

  偷看孩子信息,该反思应该是家长。

  韩墨言:我想请问李校长,如果您的孩子出现了,比如说可能他有一些恋爱的倾向,您会不会说看一看他的手机了解一些。

  李强:我没有去干涉孩子在情感上面的做法,我觉得孩子在青春期的成长的过程,对异性的好奇喜欢是很正常的,是他内在很真实的表达,而且我总觉得大人的经验不见得作用于孩子。我用我八九十年代的经历对今天的孩子说三道四,真正起到作用吗?不一定见得。我觉得孩子在这个过程中间,我还是相信他的。当然我会给他一点建议和意见,至于你能不能接受,或者说你在这个过程中间会不会有一些新的收获,靠孩子自己在这个过程中间去改变它完成它。

  王金战:这个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第一从保护人的隐私方面来讲,家长偷看学生的日记,偷看学生的手机,这本身就是侵犯隐私的行为,作为一个公民来讲不应该做这样的事。另外作为一个家长,刚才李校长谈到,一个活生生的孩子,他如果真出问题了,你家长真的用心关心孩子的话,你还用去看他的手机吗?所以家长伴随孩子成长的过程,陪伴一定要用心的,因为你是他的监护人,你要注意观察他的每一个细节,你能感受得到的。就像现在有些家长,其实学生玩手机,好多就被家长惯起来的。小时候一看这个小孩淘气,我还有事呢,给你个手机玩去吧,结果那个小孩玩上瘾了,结果孩子大了以后就批评孩子玩手机上瘾,其实这样的习惯很大程度上是家长忽视对孩子耐心地陪伴造成的,所以我觉得偷看孩子的信息,不光是手机,最应该反思的是家长。

  孩子报喜不报忧:文化的传承

  主持人:在生活中,有些孩子什么都和家长说,有的孩子是报喜不报忧。我想问一下在座的几位孩子是怎么看的?

  韩墨言:其实我是在外求学,因为我家乡在大连,但是我在成都,有2600多公里,我是报喜不报忧的。原因大概有两点。

  第一点我妈妈说过一句令我感动但是最令我有负担的话,她说你开心我就开心。大家就会发现,我妈妈是把她的快乐建立在我的快乐的基础上,反之亦然。我把它称之为一种甜蜜的负担,我不开心,我妈妈就不开心,我过得不好,妈妈就过得不好,其实最真诚的沟通往往带来的是最切肤的愧疚感。可能很多父母的通病都是孩子过得不好,她自己也不会过得很好,她会被孩子心情所影响。所以说我跟他们报忧的时候,他们会有那种远在外面帮不上忙的愧疚感,那种无力感,我是不想让他们有这种感觉。

  第二点,孩子的情绪是很多变的,我可能早上发一条朋友圈说今天很开心,中午吃了好吃的很开心,晚上朋友出去玩很开心,半夜睡不着觉突然发一条人间不值得,情绪是很多变的。我可能今天忧愁,过了两天就忘记了,但是我的母亲可能她不会,因为她远在外地,她不得知我的悲伤和快乐,所以她不能做到和我一起同步更新。

  基于这两种原因,我是不想和我妈忧喜都报的,我还是倾向于报喜不报忧。作为从孩子到成人过渡的阶段,当你决定了报喜不报忧的时候,你才真正成长成熟,成为了一个可以独当一面的大人,我希望我往这个方向发展。

  龙小龙:今年我高三,明年会回美国上大学了,我家长还在中国。报喜报忧两个都抱,开心的事情好的事情我跟家长说他们也会很开心,不好的事情我也能从家长那里找到帮助,因为确实他们自己的经验比我多,我有这个困难,他们能告诉我怎么度过这个困难,所以忧喜都会报。

  罗坤:报喜不报忧,我们的父母就是这样对待我们的,我们远离千里之外,当我们打电话的时候,他都会说他一切都很好,请我们放心,其实他过得一点也不好。但是这样的场景,在影视剧里屡屡播放,然后我们为之感动。但我们忽略了一个问题,如果对于一个未成年人,他在成年到成人的过程中,如果他没有那么多的社会经验,去辨析他所遇到的事情的严重性的话,也没有朋友去倾诉、去解决的话,极有可能因此走上一个让我们非常担心的路。

  所以刚才小龙、小麟说的非常好,有高兴的告诉父母,有不高兴的也告诉父母,这样当你没有经验的时候,父母用他的经验告诉你这件事情没有什么,很快就过去了。当他意识到这个事情背后风险的时候,他会及时地提醒你。现在很多的网贷就是这样,让很多的大学生陷入到了一种危机,如果他能早一点告诉父母有这样的危机,就不至于走上了不归路,因此我觉得需要既报喜又报忧。

  古典:今天每个人都发表了很多观点,其实手机本质来说是一个沟通方式,今天我们讲沟通,家长跟孩子的沟通,跟外界的沟通,以及好事坏事的沟通。刚才几位不同的孩子分享出来他们在不同成长过程当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作为家长更应该是去教授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替他们解决问题。谢谢几位嘉宾和小朋友的参与。

  更多内容请关注>>>第十一届新东方家庭教育高峰论坛

(编辑:郝梦恬)

教育头条

  • 大学
  • 留学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

            热搜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