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网>名师专栏>范亚飞>正文

第4期 | 杀死复旦黄洋的真“凶”

2017-07-20 16:51

来源:新东方网

作者:范亚飞

  应该说不管林最后是不是被判死刑(文章发稿时林已被执行死刑),对于两个再普通不过的家庭都是一场无法挽回的巨大悲剧。但,从更长远的社会意义层面讲,如果我们仅仅把复旦投毒案认定为“杀人偿命”的简单悲剧故事,那么这两个悲剧的家庭折射给我们的反思成本实在太高。

  纵观历史,东西方诸多标志性的案件,在折射此时社会现实的同时,很多案件能成为社会纠偏的照妖镜,甚至成为改变的转折点。然,复旦投毒案时至今日,我们除了叹息,似乎还没有真正深刻的去质问过这样一个问题:到底是谁毒死了黄洋?谁是真正的杀人凶手?

  从简单的事实层面看,林--黄洋的室友,投下了毒,他当然是凶手。这固然可怕,但我想更可怕的是复旦投毒案背后隐性之“毒”。不发掘出这隐性的“毒”,未来恐怕还会有更多的林黄这样的悲剧发生。

  可见的、物理状态的毒是一个杀人工具,看不见的思想上的‘毒’才是杀人工具的真正元凶,更具本源杀伤力。我愿意试着从凶手林认知发展的层面给读者解刨一下这个看不见的隐性巨毒可能的形成过程。以此反思并预防我们的家庭、学校、社会有意无意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早早种下的各种毒素。

  已有的证据显示林的投毒杀人并非一念之差。那么深藏在他心灵深处的思想之‘毒’源自哪里?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林绝非生下来就是个恶棍。哈佛大学认知专家Jordan Smoller(2015)教授在他最新的一部著作《The Other Side of Normal》里论证说‘早在开口说话之前,孩子们就已经选好了人生的方向’(p.35)。他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们每个人的个性基础 ‘可以追溯至遗传基因和大脑沟回----他们决定了个人气质和特征的方方面面,也影响着我们看待和对待周遭日常世界的方式’(p.35)。

  先天的基因差异决定了一个人的大脑对环境的敏锐性、情绪性,以及各自的为人处世之道。我们从投毒案媒体公开报道所勾画出的,可能很片面的林父的形象来看,林孤僻、自傲、性格冷淡的特点应该有其父亲先天的遗传。

  从林父不是特别真诚的道歉(至少从媒体报道是这样—尽管不一定是真)这点看,林是一个比较以自我为中心的人的推断应该有很大的确定性。林父在事情发生之后首先想到的是如何证明自己儿子无罪,而不是按照事实去解决问题,足以说明林父也是一个生活在自己王国里的一个个性倔强的人。可惜的是林父可能一辈子也不知道他自己的性格缺陷给儿子造成的不可挽回的灾难性的人性影响。

  孩子个性成长的第一块‘土壤’源自父母。你走进任何一个学前班的教室,几分钟之内就能分辨出那些害羞内向的孩子,因为这样的儿童对陌生人的到来非常敏感而警觉。大胆、外向的孩子也很好认,他们能和任何愿意跟自己玩儿的人打成一片,说说笑笑。

  先天的基因奠定了我们对待童年经历的反应方式,面对新的环境和不熟悉的人、事,我们是迎头赶上还是逃避,负面能量,正面能量,我们更容易被那个支配?了解先天基因对孩子个性塑造的意义在于父母要对自己天性里面的性格缺陷加以限制,通过后天的设计,让孩子规避掉基因遗传的那些负面的,消极的个性特点。

  基因在奠定孩子个性基础方面确实影响巨大,但并非不可改变。Jordan Smoller(2015)论证说‘成年人的大脑是对一生中各种特定经历集合的反应和记录’(p.37)。也就是说周围的环境和孩子的人生经历也能改变个体的人生轨迹。

  我们的孩子成长需要的环境,我把她叫做‘土壤’大致有三个:家庭、学校、社会。我们已经论证了家庭--父母从遗传角度对孩子个性的影响,那么接下来学校和社会这两个大‘土壤’就是非遗传性的影响孩子个性的因素。林的个性缺陷显然没有被学校和社会后天纠正,从这点说学校和社会也有责任。

  说的更细一些,复旦投毒案、加州凌辱案折射的都是我们这个社会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极端失败。其中家庭教育的失败是主因。比物理状态可见毒更可怕的是思想之“毒”。越有钱越无知对于很多家长不是危言耸听,更不是仇富,而是铁一样的事实。他们以为钱可以种下下一代幸福的种子,其实他们恰恰搞错了。钱是最后一种塑造美丽心灵的东西。美丽的心灵结出幸福快乐的一生,恶毒的价值观生出悲剧的一生。

  我曾经写过一篇《第一文化是中国教育最大的毒瘤》的文章,‘第一文化’毁了多少孩子。像林这样的本来先天基因就是偏孤僻、冷淡、自我,我们整个从小学到大学的‘第一文化’真是在后天上‘使劲’助推了一把林走向人生深渊的速度。一个孩子的个性健康、积极、乐观、阳光比拿第一重要太多了。

  当第一拿成了一种习惯,拿不到了就恶化成一种变态的毒瘤,使人失去基本的价值判断,论为‘第一文化’的奴隶,葬送自己的一生。林就是这个后天教育生态的牺牲品。我从来不问,以后也不会过问我的两个孩子在学校里是否拿到了第一,我在乎的是他们在学校里有没有朋友,和大多数孩子相处的如何,和老师会不会沟通,喜不喜欢学校,有没有自己的爱好,对什么东西着迷等等。

  可以肯定的是,我们个体无法改变整个的教育生态。那么我们能做的就是从家庭层面上尽力纠正孩子。传统学校向左,我们就拉着孩子往右一点。这样左右的中间位置大概就是中庸的不偏不倚的人生姿态。

  通常情况下爱走极端的,像林这样的悲剧孩子,思想上要么极左,要么极右。处于中间状态的孩子很难在行为上做出极端的行动。我认为这就是我在一家私营教育公司工作10年,并且未来还想做出更大贡献的价值意义。我希望我所在的教育机构能在孩子健康成长的过程上起到纠偏的作用。

  我们的社会对成功的评价标准过于单一也是悲剧产生的‘土壤’之一。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社会好比是孩子思想的空气,在雾霾下生活的孩子自己逃不出雾霾的魔咒。从这点看,我们单纯的去谴责林犯下的罪恶有点隔靴搔痒。他自己其实也是社会大‘雾霾’的牺牲品。可惜的是他在对抗大的‘雾霾’的社会大环境时,由于先天、后天的综合因素,没能战胜,克服,翻越过这个大坑。

  我们同样无法短期内改变社会大‘雾霾’。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作为家庭,在孩子处于大‘雾霾’的情况下,多花点时间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尤其要关注他们的思想成长上。记住,只关注你的孩子的成绩,你培养的可能不是一个健全的完整的人,而是在培养一架没有感情,像林这样的工业机器。最后害人害己。要知道,像林这样血一样的代价事件天天都在发生,我们的父母再成功,如果你的孩子教育上失败了,你的一生都是失败的一生。

  人生没有意外。家庭、学校、社会在孩子们心灵的土壤里种下什么我们就会收获什么。所以不要推卸责任,投毒的林也好,实施凌辱未成年女孩子也罢,Ta们都是我们这个有毒的大生态结出来的“毒”果。我们这个社会的大生态才是真正的凶手!!!!我们每个人都是凶手!!!! 要改变,我们每个人必须从个体做起,找到自己坚定的这一生的基本信仰的价值立场,并把这种价值立场通过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传递进孩子的血液、灵魂,最后成为孩子行为的指南针,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未来更多的林黄的悲剧再次发生!!!!记住,如果我们的家庭、学校、社会的‘价值航向’错了,期待你的孩子能抵达幸福的海洋彼岸几乎就是一种奢望。衷心的希望像林黄这样,像加州凌辱这样的事件再也不要发生,因为成本实在太大!!

教育头条

  • 大学
  • 留学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

            热搜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