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网>app资讯>南昌大学考试>正文

大国工匠专项缺额 234 人!符合条件直接捡漏上岸

2025-11-11 17:45

来源:

作者:

一、江西专升本大国工匠专项计划的缺额情况

缺额数据与院校分布 
根据江西省教育考试院及多所高校的公告,2025 年该省专升本大国工匠专项计划共有234 个缺额名额,涉及江西理工大学、东华理工大学、南昌航空大学、江西中医药大学等高校的多个专业。例如:
南昌航空大学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焊接技术与工程等专业缺额共 71 人;
江西中医药大学的护理学、中药学专业分别缺额 29 人、27 人。
缺额原因与补录规则 
缺额主要因考生志愿填报不均衡导致。补录时,各考试大类录取控制分数线上投档不满额的高校,将对填报征集志愿的考生逐分下降投档,但不得低于 180 分。例如,江西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业省控线为 293 分,实际投档线 305 分,但仍有 27 人未招满,补录时分数可能进一步下调。

二、报考条件与流程

核心报名要求 
考生需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为江西省普通高职(专科)应届毕业生,且 2025 年 7 月 31 日前可取得毕业证;
在高职期间获得省级及以上技能竞赛奖项(如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三等奖、全省职业技能大赛金奖等);
专业基础及技能知识考试科目符合《江西省 2025 年专升本考试对应专业(类)指导目录》要求。
补录时间与方式 
2025 年补录时间为4 月 20 日 9:00-15:00,考生需通过江西省教育考试院官网(http://www.jxeea.cn/)“专升本管理系统” 填报志愿。目前该批次补录已结束,但可参考此流程关注 2026 年政策。

三、专项计划的培养模式与优势

校企联合培养 
录取学生将进入 “大国工匠班”,采用 “第一年专业理论 + 企业实践,第二年企业跟岗实习 + 毕业设计” 的模式,由高校与行业龙头企业共同培养。例如:
南昌航空大学 “航空强省项目” 与航空制造企业合作,学生可参与真实项目;
江西理工大学 “金属材料工程工匠班” 聚焦铜产业技术攻关。
学历与就业保障 
学生毕业时颁发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毕业证书(标注 “专科起点”),符合条件者授予学士学位。校企合作背景下,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竞争力显著提升,尤其受先进制造业企业青睐。

四、全国层面的工匠人才培育趋势

国家战略与长期目标 
中华全国总工会《工匠人才培育实施办法》提出,到 2035 年培养 2000 名左右大国工匠、10000 名左右省级工匠。人社部等七部门《高技能领军人才培育计划》则明确,2024-2026 年全国新培育领军人才 1.5 万人次以上,带动新增高技能人才 500 万人次。
技能人才缺口与政策倾斜 
目前,我国人工智能、工业软件等领域技能型人才缺口达 500 万人,高校培养体系与产业需求存在脱节。为缓解这一矛盾,教育部推进 “高技能人才集群培养计划”,联合 150 余家龙头企业、67 所高校共同开发数字教材,强化实践教学。

五、对考生的建议

精准匹配条件 
若符合 “省级以上技能竞赛获奖” 条件,可优先关注本省专升本大国工匠专项计划。例如,江西省 2026 年计划可能于 2025 年 12 月发布,需提前准备获奖证明等材料。
拓展其他通道 
未达到专项计划条件者,可通过以下途径提升竞争力:
参与人社部 “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 评选(需 10 年以上一线经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报考教育部 “高技能人才集群培养计划” 试点院校,如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装备等领域的相关专业。
关注地方政策动态 
各省对工匠人才的支持政策差异较大。例如,浙江省对入选大国工匠者给予资金奖励和职业发展支持,广东省通过 “南粤工匠” 五级体系推动技能人才晋升。建议定期查看当地人社厅、教育考试院官网。

六、注意事项

信息真实性:警惕非官方渠道传播的 “缺额 3228 人” 等夸大信息,以各省教育考试院或高校公告为准。
时间节点:专升本专项计划报名、补录时间严格,需提前设置提醒,避免错过机会。
材料准备:竞赛获奖证书、学籍证明等材料需提前扫描或公证,确保线上申报顺利。
 
如需进一步咨询,可直接联系目标高校招生办或江西省教育考试院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