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网>热门资讯>正文

低精力老鼠人、穷鬼打工人强势出圈?网友拍烂手掌:做普通人,不需要羞愧

2025-08-26 15:59

来源:新东方官微(id:xdf2013)

作者:北楼8层女同事

每个人都拥有不被标准定义的独特价值,有人自我发现,有人被他人照见,而最终的归宿,都是走向并实现那个真实的自己。

——女同事说

  “在你二三十岁的时候,要寻找自我,不要糟蹋它。
  重视你自己,面对滔天大浪的时候,要冷静,要有信心。
  说实话,这么长时间要活过来是相当辛苦的,但是不能回头,也不需要回头。”
  这是历史学家许倬云送给年轻人的话。
  在评论区,很多年轻人刷:“不回头了,只看向前方的路了。”
  寻找自我、走向自我,很多人正走在这条并不容易的路上:
  是小四爷,今年脱口秀夺冠大热门、何广智穷鬼赛道接班人。
  小时候,住在安徽农村一个能看到建筑材料石头、泥、芦苇杆的小破屋里。家乡乔何村被三座大山包围着,通往村外的路只有一条。他走出来了,也靠着脱口秀走向不再自卑的自我。
  是南瓜,今年脱口秀最强爆改选手,一口气减下60斤,摇身一变青春男大。
  曾经,他是1300万外卖骑手中的普通一员。23岁,高考落榜、技校退学、靠体力活糊口,白天奔波送餐,晚上刷视频消磨时光,一度以为人生也就这样了。
  后来,走上脱口秀舞台,闯进半决赛,也走向更自信的自我。
  是很多像小四爷、南瓜一样的普通人:发现自己的光,活成自己人生剧本的主角,让我们看到他们身上“在平凡中走向自我”的个人英雄主义。

 一、评价标准之外,小人物也有属于自己的光

  分数、学历、职业、收入……这些“统一标准”太容易让我们忽略另一种闪光:那些在传统教育或社会里被定义为“普通”的人,也有值得看见的优秀。脱口秀选手南瓜,擅长从生活的缝隙里拎出幽默,用四两拨千斤的语言戳中人。
  “有次送外卖,保安指着我说,‘电瓶车,停那儿’——我才意识到,他是在叫我。”一句话,没有铺垫,没有渲染,却像钉子一样把这个细节钉在了台上。他抓住的不是“送外卖”本身,而是那一刻人被简化为交通工具的荒诞——名字不重要,身份被抹去,只剩“电瓶车”这个标签。这个在别人生活里的小插曲,他看见的却是被工具化的个体、被语境吞没的人的存在。他从不煽情,也不拔高,只是把那个瞬间讲出来,就足以让人心里一震。这就是南瓜的厉害之处:用最轻的语气,说出最重的东西。他不靠铺陈结构,而是用经历本身的荒诞、无奈、钝感力,抛出一个又一个爆梗句子。他像是从出租屋、外卖箱和生活缝隙里,一点点扒出这些“经验词”,扒出笑点,也扒出一个普通人奋力生存的模样。观众听完笑了,笑完又安静下来:看他如何从认命的尘埃里,一点点挣出属于自己的人生,听他讲他如何发现生活里有趣的地方、到他如何在送外卖的时候把这些小点串成段子、再到他如何努力尝试在舞台上流利地讲话……
  而这个逐渐闪光的过程,本身就是最动人的故事。
  不只是南瓜,另一个喜剧节目里,还有个逆袭的小人物——小四爷。毕业后干了三个月销售,每个月工资4500块钱,好不容易攒了一万块钱,想实现做脱口秀演员的梦。但现实是骨感的,为了说脱口秀,省钱住在上海郊区、地铁终点站9平米的房间里;买抽纸时会计算下每一张抽纸的价格差,虽然小到小数点后两位;做了一年的脱口秀俱乐部检票员,才获得上台的机会……但现实也是不辜负认真耕耘的人的,他用段子和生活交手,把人生前20多年的心碎时刻,写成爆梗:“刘禹锡他只是说了一句斯是陋室,也不说家里哪破,就开始唯吾德馨?”“你家要真像我家那么破,你能忍住一句话不说?写到后面,刘禹锡自己都怀疑,还问:何陋之有?”
  也让人生逐渐从至暗时刻,走到天光大亮。在成年人的世界里,有很多人像南瓜和小四爷一样,原本只是无数个普通人之一,却始终肆意地生长。而在传统教育体系中,这种生长的力量往往更早就开始悄悄积蓄。在那个以分数、守规、听话为标尺的校园里,钟美美因为模仿老师被视作“捣乱的孩子”,成绩中等的他常被老师找家长、被同学议论,如果一切照旧,他可能会被定格为“问题学生”。
  但互联网给了他一个更大的镜子——他模仿老师的神态、语气、动作,被网友直呼“太像了”,点赞和关注接踵而至。他坚持拍、不断练,从被误解的学生,一步步走到更大的舞台,参演电影《人生大事》,他的才华,也终于遇见了理解。人,其实是无法被评价标准定义的,尤其是我们现在所谓的主流评价标准。优秀和普通,无法单凭所谓的成绩、职业等标签来区分。只是,评价标准这个外力的影响,实在是个体难以抵抗。但也正因如此,那些奋而起身、与之交手的小人物故事,才格外动人。他们救自己万万次,如铮铮劲草,绝不动摇。他们在一次次抉择中,坚定地走向自己。

 二、如果说我有光,那其实也是你的映照

  成年人的世界,总有不确定与自我怀疑,在被不断衡量和比较中,渐渐被裹挟、失去了判断自己价值的坐标。南瓜也曾陷入这样的混沌。白天送外卖,晚上写段子,他从出租屋里挤出一小块空间给梦想,却始终怀疑:这些破碎又琐碎的生活,有人愿意听吗?在台上,他讲自己胖、讲自己丑:“我96年的,看不出来是吧,这工作风吹日晒,显老。”讲自己人生没什么高光:“高考231分,差19分250,上不了心仪的大专。”“两次都是体育分够了,文化课不及格,后来膝盖还练坏了。”他最怕没人笑——那意味着他的生活,既苦又无趣。
  可没想到台下观众笑得前仰后合,节目嘉宾说他像“压轴演员”,那一刻他才在掌声中慢慢松了一口气,才敢正视那个一直被自己否定的自己,才敢承认自己的人生也有色彩。南瓜被观众和节目嘉宾“看见”,钟美美也遇到了他的“光源”。钟美美的迷茫,也曾深不见底。他没在和睦美满的家庭里长大,成绩普通的他更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优等生”,发现自己有模仿的天赋后,却成了“惹事的孩子”。那时的他困惑又受伤,直到转学后,教语文的王老师看过他模仿老师的视频,却主动和钟美美说“你可以模仿我”,这样的温暖让钟美美放下了对新学校的拘谨和防备——原来,这里不需要他藏起真实的自己。
  新学校的老师和同学发自内心地欣赏他的创意与表达,他从中感受到一种久违的价值感,这份价值感不是来自高分或奖状,而是来自“真实的你很好”。这种“理解与看见”的力量,有时就藏在最意想不到的地方,悄无声息地托起那些在主流评价体系下“垫底”的灵魂。一个成绩单上名字总在末尾的男孩,曾被老师视为“问题学生”。但在中考前,他用一张字迹歪扭却真诚的纸条,笨拙地表达对老师的感恩。
  这张纸条,戳中了老师,也让老师看见那个默默替溜号同学打扫、在走廊腼腆问好的孩子,那个情绪稳定、努力想帮家里挣钱的“小大人”,那个在亲情活动中哭得泣不成声的孩子。试卷上的红叉盖不住他内心的善良与坚韧。老师看见了这份沉得住气的温暖与担当,这份理解,比高分更有力量,足以让人重新思考教育的意义。曾看到一句话:“我深知自己并非美玉,故不敢加以刻苦琢磨,却又半信自己是块美玉,故又不肯庸庸碌碌,与瓦砾为伍。”没人想一直做个小人物,我们都隐隐约约觉得自己总有发光发亮的地方。但,找不到。而这时候多万幸,有人看见了,让我们发现:原来我这点微光,竟也有人肯凑到跟前细细端详。

    三、人只有一个使命,走向自我

  从“看见自我”到“走向自我”,这之间的路常常漫长,却十分动人。南瓜曾说:“我不想一直靠‘惨’来讲段子。”刚入行那会儿,他确实靠讲“惨”赢得了注意:穷、胖、失败、没希望,这些别人避之不及的标签,他一次次拿来调侃自己。但当越来越多观众笑了、哭了,说“我看见了我自己”,他说话的方式反而开始变了。他不再只讲“活得有多苦”,而是慢慢讲起自己看生活的角度——他怎么观察保安的语气、怎么在送外卖时脑补一整套角色小剧场、怎么试图让一段“失败人生”变得好笑又有点暖。
  他,变得更开阔了。和南瓜一样,爆火的小四爷,也进一步走向自我。脱口秀对他来说,不只是工作,不只是生活的一个填充。他觉得自己对世界是有看法的,他想要thinkdifferent,想要有不一样的角度、不一样的表达。有些人会将综艺节目视为快消品,或是某种电子榨菜,但在小四爷看来不是。他还想通过表达留下些什么,他还想把脱口秀不仅当成生活的盾,也能当成生活的矛,且把这矛能磨得更尖一点。很多人像南瓜、小四爷一样,没有停留在“被看见”的那一步,而是继续往前走,进一步走向自我。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赫尔曼·黑塞曾说:“成为什么,不过是存在的附属。人只有一个使命:走向自我。”
  面对小朋友,新东方有编程、美术、机器人、科学等素质课程,也有口才、写字、脑力、故事表演等素养课程,还有游学营地喔;
  面对高中生、大学生,有留学咨询、出国考试、大学四六级、考研、专升本、成人英语;
  反正,我们提供全程体系化教育教学解决方案,只要是你想学的,我们都有(嘻~)
  有需要欢迎点击下方,将有专人和您联系解答~

教育头条

  • 大学
  • 留学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

            热搜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