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网>热门资讯>正文

中国最猛“双一流”大学,硬刚985,超越211,本科毕业直接就业,考上就是铁饭碗?

2025-08-26 14:08

来源:新东方官微(id:xdf2013)

作者:北楼8层女同事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始终以“服务国家安全战略,服务公安工作现代化”为办学宗旨,培养着一批又一批公安人才。 

——女同事说

       今年高考招生风向变了,很多军警院校、新型研究型大学、公费师范生专业投档线直逼顶尖985。
  公开数据显示,有一所军警院校04专业组的提前批投档线在天津的最低分是661分,直逼浙江大学01专业组的668分。它就是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简称公大),而逼近顶尖985的投档线背后,是将近100%的就业率和基本入学就稳稳端在手里的铁饭碗。
  学校历年公布的就业数据显示,2023届毕业生的就业派遣率为93.68%,2024届毕业生的就业率高达98%,其中的公安类专业入警率可达90%以上,主要就业去向有公安部、各省公安厅和地级公安局。
  它不仅有高就业率和“铁饭碗”就业去向,作为全国全国唯一入选“双一流”的公安院校,公安部直属的最高学府,它被誉为“警中清华”,为公安系统培养着一批又一批忠诚可靠、纪律严明、素质过硬、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警务人才。

 一、实力硬核,警官摇篮

  可能有人疑问,公大的就业率和入警率真的这么高吗?不得不说,真的,因为在进公安机关、端铁饭碗这块,公大有绝对优势。但是学校并没有“入学即入警”这一说法。作为主要就业去向的公安系统,还是需要符合毕业条件的毕业生参加全国公安院校公安专业毕业生统一招警考试(简称公安联考),合格后才能进入各级公安机关工作,如公安局、派出所、刑警队、交警队等。
    不过在全国35所能参加公安联考的警校里,公大综合实力排名第一,入警率稳定在90%以上。如果是参加选调生考试,公大也优势明显。有的省份公安机关选调岗位明确要求具备公安院校学习背景,以四川为例,院校和专业的要求叠加后,基本就只剩公大的毕业生能参与竞争了。而且公安机关也不是唯一去处,部分毕业生凭借在学校学习到的国家安全相关专业知识,也有机会进入国家安全机关工作,从事维护国家安全、反间谍等重要任务。而优势拉满的公安类专业,在公大本科专业里也占绝对数量优势。一共18个专业里,公安类专业有17个,涵盖了治安学、侦查学、刑事科学技术、公安管理学、涉外警务等专业,非公安类专业只有法学一个。
  公安类专业一直是公大的王牌,学校也很重视这个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为许多专业配备了先进的实训设备和专用的实训基地、实验室等。比如治安学专业有首都社会安全研究基地等4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实验室还配备了12套智能安防系统,支持学生们参与真实案件的研判工作;侦查学专业配备了全国首个全息模拟审讯实验室,可以实现犯罪场景的三维重建,让学生在模拟实战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破案能力;刑事科学技术专业有刑事科学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设备总值超过2亿元,学生还有机会参与公安部督办案件的物证鉴定工作。这种和公安实战无缝对接的培养模式,使得毕业生在校期间就能磨练实战技能,在工作后很快就能适应公安单位的工作节奏和要求。
  公大的学科建设也很优秀。在公大的18个本科专业里,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有10个,基本都属于公安类专业,包括治安学、侦查学、刑事科学技术、网络安全与执法等核心专业。校内目前设有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下设二级学科博士点13个、硕士点16个,4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公安类院校中处于领先地位。同时,学校还很注重科研实力的提升,在科研平台、创新基地建设和科研成果应用上取得了很大成果。
  截至2025年6月,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有国家科技创新基地2个(共建),经省部级主管部门批准纳入科技创新或智库建设序列的科研平台(基地)13个,年均科研经费超过2亿元,近五年承担国家级课题120余项,自主研发的多项技术成果被纳入公安实战应用体系。可以说公大始终重视人才培养和自我实力提升,以?“服务国家安全战略,服务公安工作现代化”为办学宗旨,为推动公安工作现代化提供着有力支撑。

 二、忠诚为民,牢记使命

  现在被誉为“警中清华”、身担双一流、各种实验室和设备应有尽有的公大,也是从“草根”一点点发展起来的。它的前身是1948年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附近创办的“华北保卫干部训练班”。当时的校舍,是师生们徒手清理杂草瓦砾改造的破庙,条件之艰苦,可想而知。
  新中国成立后,学校随党中央迁入北京,经历了多次“升级”。1950年,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升格为“中央公安干部学校”。1951年起,学校开始为国家培养军队和警中人才,先后为军队、武警和公安边防系统的政法及保卫部门培养了2万余名领导干部和业务骨干,其中有20多位成为共和国将军。1984年是公大历史上关键的年份,在这一年1月,公大改建为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正式获得了它现在的名字——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由邓小平亲笔题写校名。1998年则是公大实力更上一层楼的开端——这一年2月,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与中国人民警官大学合并,组成新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00年,交通部人民警察学校也并入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04年10月15日,全国公安民警大练兵汇报演练在北京隆重举行。公安大学团河校区的4000余名参演民警接受了党和人民的检阅,集中展示了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的水平。在2017年公大迎来了另一个关键时刻——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成为了公安领域高校里名副其实的“老大哥”。从西柏坡的土坯房到今天的现代化校园,从破庙里的训练班到长安街旁的全国公安最高学府,公大用了70多年的时间,书写了一部从无到有、从弱到强、逐步走向现代化的奋斗史。这所创建于1948年的“共和国警官的摇篮”,每年向全国输送超过5000名专业人才,毕业生在反恐维稳、重大案件侦破中屡建奇功。比如一级英模、“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木拉提·西日甫江,2014年4月,他与战友们冒着生命危险果断处置秘密制造大批炸弹的暴恐分子,缴获200多枚自制炸弹的成品和半成品。像他一样,还有很多从公安大学走出来的英雄模范,默默扛起守护平安的重担,践行着“忠诚、求实、勤奋、创新”的校训。
  相信在未来,公大会继续以“当好全国公安院校的‘排头兵’、公安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加快建设‘全国领军、世界一流’公安高等学府”为目标,不断聚焦公安专业人才培养,为公安工作现代化贡献力量。

 三、公安栋梁,从严培养

  公大有两个校区,木樨地校区和团河校区,共占地1200余亩。团河校区占地面积较大,有“亚洲最大警用图书馆”。相比而言,木樨地校区的占地面积较小,但这一校区地处北京二环,学校的学生可以在周边的老城区内散步,还可以到离学校很近的白云观参观,享受北京老城的安逸繁华。在学生中还有一种戏称,公大虽然有两个校区,但其实木樨地校区叫做“中国大学”,团河校区叫做“人民公安”。这是由于团区主要是用于本科生教学,管理严格且实训设施多、训练氛围浓厚,而木樨地校区主要是硕博生学习的地方,管理相对灵活且生活气息较重。
  作为培养国家安全的中流砥柱的高校,公大的办学方针是“政治建校、从严治校”,这一点在学校公安类专业的警务化管理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想睡懒觉?不存在的!公安类专业的学生早上六点就要起床,除节假日外需进行跑操或内务操等晨间训练,晚上22:30统一熄灯就寝,不能干睡觉以外的事情。上课想玩手机,也不行。授课期间实行手机集中上交制度,严禁私藏手机或进行睡觉、看小说等无关行为。想穿花里胡哨的衣服,更是免谈。在校期间公安类专业的学生要全天候穿着统一制式警服,禁止警便服混搭或衣冠不整,连法学专业学生在校期间也要统一着制式服装。至于不叠被子、不爱干净之类的生活习惯,公大也是不允许的。公大要求学生每日执行宿舍内务整理制度,包括叠军被、物品定置摆放等细则,还要常态化内务检查。但正是这些严苛的要求,锻造了公大学子过硬的素质和意志力。毕竟,公大的“铁饭碗”,不是白给的,而是用汗水和纪律换来的。
  而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光环,远不止于“铁饭碗”或“双一流”的标签。从王牌专业的硬核实力,到红色基因的历史传承,再到警务化管理的严苛考验,这所学校用独特的方式诠释着“共和国警官摇篮”的深刻内涵。从公大走出的每一位毕业生,也都在用实际行动证明:公大给予的不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份值得用一生去践行的使命。这份使命,关乎社会安宁,关乎人民幸福,也关乎这个伟大时代的平安底色。
  面对小朋友,新东方有编程、美术、机器人、科学等素质课程,也有口才、写字、脑力、故事表演等素养课程,还有游学营地喔;
  面对高中生、大学生,有留学咨询、出国考试、大学四六级、考研、专升本、成人英语;
  反正,我们提供全程体系化教育教学解决方案,只要是你想学的,我们都有(嘻~)
  有需要欢迎点击下方,将有专人和您联系解答~

教育头条

  • 大学
  • 留学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

            热搜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