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网>热点专题>家庭教育高峰论坛>现场嘉宾>正文

圆桌对话:家庭教育工作服务如何为家庭赋能?

2017-11-12 14:44

来源:新东方网

作者:

  圆桌对话:家庭教育工作服务如何为家庭赋能?

圆桌对话:家庭教育工作服务如何为家庭赋能?

  (嘉宾主持:曹萍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科研应用部负责人

  对话嘉宾:孙云晓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家庭教育首席专家

  李玫瑾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心理学教授

  安娜艺术项目策划人、摄影师)

  曹萍:家庭教育工作服务如何为家庭赋能,形成支持,孙老师,您是泰斗级的领军人物,您怎么看这个问题呢?

  孙云晓:家庭教育指导者给父母的帮助就是赋能,赋予他能力,有两点,第一决定一个父母能不能把孩子教育好,不取决于他的收入,他的学历,他的社会地位,而决定于他的教育素质。

  教育素质由三个要素构成,第一教育理念,第二教育方式,第三教育能力,因此家庭教育工作者给家长赋能,就是帮助他提高教育素质,这是最根本的。家庭教育工作者的任务,概括一句话,就是提高父母的教育素质,这是第一点。第二点我特别赞赏新东方十年磨一剑,我参加了第一届,现在第十届,很感慨,特别这一次主题让家庭教育回归生活。

  我觉得今天的家庭教育有一个特别大的误区就是,家庭教育怎么搞得让家长们感到很无能,不会教育孩子,是因为我们中国的家庭教育出现了一种反教育、反生活的倾向。

  实际上家长教育孩子最大的优势和能力,最需要解放的、最有潜力的、最有魅力的就是生活教育。陶行知说过好的生活就是好的教育,不好的生活就是不好的教育,所以我觉得我们今天应该改变这种反教育、反生活的倾向。

  很多父母跟孩子说,只要你把学习搞好了,别的都不管你——不管说不说这个话,心里是这么想的,这是一种反教育的宣言。我觉得赋能,一个是教育素质,一个是打开、冲破这个误区,生活教育本来是父母最擅长的教育,最具能力、最具优势的。

  曹萍:我们知道孙老师观点一直是非常激烈,而且见解也是很深的。刚才真的有一点非常触动我的,很多家长跟我说:我要知道今天教育孩子这么难,让我这么羞愧,我真的干脆别要他,我都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个孩子,所以刚才孙老师谈的是非常富有哲理的,下面请李玫瑾老师来跟我们分享一下。

  李玫瑾:大家好,非常赞同孙老师的观点,而且我的孩子上初中的时候,我就买过孙老师的四本学会,其中包括学会学习,学会生活。

  在我的研究背景下,我特别关注的是人的心理发展的一个纵向的逻辑关系,也就是说人的心理是一种轨迹的发展,不是公路式的。所谓轨迹,大家知道,铁轨是不可以随便改的,公路可以随便拐弯。当我们发现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往往他的病因是有一段时间了,所以我认为作为家庭教育指导师,当我们真正去指导一些家长,很重要一点是我们要认识人的心理发展轨迹。

  而且家庭教育很重要的东西,不是你的经济状况有没有钱,甚至都不是你的学历。有很多学历很高的人,都在教育孩子方面感到困难,所以不是取决于这两个,而是取决于我们要明白这个人的心理问题。就如同我们在生活当中,很多疾病,比如说像糖尿病、心血管病,还有癌症,往往这些病在你发病的时候,至少之前有相当长一段时间的不良生活史。

  有时候我们在教育孩子过程当中也是这样,一般我们觉得孩子最难教育的是在青春期。为什么在青春期难,大家会觉得因为学习压力大,其实这是一个原因,但是真正重要的原因是在孩子早年的时候。我认为其实对于人来讲,一生最最重要的是6岁之前,在6岁之前,如果你真的拿出时间来陪伴孩子,可能后面的教育会减轻很多的麻烦。

  我觉得作为家庭教育指导师要有一种教育理念,就是人的教育应该从早做起,就跟孩子吃第一口奶一样。第一口他吃的是母乳就不会吃牛奶,但是如果第一口吃奶粉,可能他就不吃母乳。因此我认为我们的家庭生活,在孩子最幼小的时候,爸爸妈妈不管你多忙,你都要拿出时间去陪伴他。如果6岁之内你有意的通过养和育,我们要把育放在养当中,你可能后面就会省很多的麻烦。所以我特别想强调人的早年生活对他一生的重要影响。

  曹萍:其实刚才说的问题,我觉得帮我们说出一些因果,之所以孩子今天出现问题,绝不是今天才出现的,是前边出现的问题,所以有因才有果。但是现实生活中,我们家长老是去关注那个果,而不去注重那个因。闫拓时老师刚才也分享了一个观点,得到传统文化的滋养,任何结果都是一半人利一半天时。如果我们只聚焦在我们控制不了的部分,我们肯定是焦虑的,所以我觉得焦虑的家长,听了李老师今天分析这个因果就应该清楚了,受了就了了,不受不了。

  我想问一下安娜,作为一个法国人怎么能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怎么完成了相夫教子的任务,而且完成的还很好。

教育头条

  • 大学
  • 留学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

            热搜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