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网>热点专题>家庭教育高峰论坛>现场报道>正文

杨雄:家校协同育人与五育并举是大势所趋

2021-05-24 16:54

来源:

作者:


杨雄  上海市儿童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一、家校社协同育人是大势所趋


为什么当下会提出家校社协同育人这样一个命题,我个人认为从现实的原因,就是要反思当下越来越严重的教育内卷和养育的教育问题。


我上午谈到过一个数据,我曾说过在未来1518年中国大学录取率和我们毕业生将持平,这是一个重大的信号。我这里还可以告诉大家一个另外的信息,截至到去年年底,改革开放以来4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大学生达到了2.6亿人左右。


我们已经从整体上赶超了美国的大学生。


此数据同时也可以证明刘瑜老师刚刚说的,未来中国大学生总体上是过剩的,也就是我们教育过度化的现象,或者说我们文凭贬值会加剧。


我们人人读大学的时代到了的话是不是教育就贬值了?


中央也认识到这个人才观,也认识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这个三位一体协同的重要性。事实也证明的清北毕业的大学生也不是各个都能成为在各个领域里面的人才。


当人人都可以读大学的时候也就是意味着教育贬值的开始,这个数据不是中国独有的,我查了一下资料美国同样面临教育贬值的问题。


从我们全面实行现代化的视角来看,我们现在的培养方式肯定是需要调整,我们的教育评价,我们的家庭教育,我们的社会实践可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都会作出重大的调整,也是五育并举提出的一个理由。


2020年五中全会的建议和意见里面明确提出,我们要健全全国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机制,要提升我们教师育人的能力素养,我们要增强学生的文明素养。


同时,我们也要提高全社会的公民素养公民意识,我们要加强劳动的教育,要重视青少年的健康和心理的素养。


五育并举对孩子的核心素养、心理健康具有正向的作用。


二、家校社协同与五育并举面临的挑战


五育并举最初是蔡元培先生提出来的,当然他的内涵与今天有些不一样。


我们现在有一个研究团队,我们在研究什么样是五育并举家校社,怎么样实施五育并举和家校社协同育人。


我们得出的结论是首先要以关于三个注重的重要讲话为指导思想,同时要落实贯彻教育部构建人人学习的终身化发展建设的要求


其三,我们要推进回应老百姓对高质量、高品质民生与教育的这种需求的期望。


第四,我们要解决当前面临的家校社协同育人中的困境和挑战。

第二个问题,家校社协同育人中面临主要的挑战。


 的问题,里面不同的教育主体如何来配合是我们值得研究的一个话题


包括社会企业,很多企业愿意作为有良知的企业来介入家庭教育,介入青少年的心理服务和社区服务,所以家校社首先要定义好,我认为这个应该包括所有关心关爱青少年成长的机构和部门,家校社才能真正意义上把关系梳理好。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个人认为,第一个就是家校社各自为阵,没有协同。第二个,家校社虽然有协同,但是协同不当。


大家都是各忙各的,分散了力量,有些是有积极性,但是方法不当,权威性不够,有些是有权威,但是积极性不高。


现在要解决什么问题?

第一,解决功能及定位问题。

第二,解决责权划分问题。

第三,第三政策工具和分析工具。

第四,第四解决如何共享机制。

这四个问题我们认为是当下必须解决的或者要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的一个重要的发力点。


尤其要强调的就是如何构建数字化协同育人体系,利用人工智能AI来帮助构建当前学校、家庭、社会的育人体系。


三、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国际案例支撑


应用数字化协同育人也是一个辅助的手段,但是同样面临着几点问题:


第一个怎么发现,第二完全靠人工智能行不行,第三涉及到数字化的伦理问题。


第四个问题,当前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知识与理论范式,我们有哪些比较先进的理论来对标时下中央的命题。

我们做了一个中数研究,大概现在这三个国际的理论是比较有权威性。


第一个就是爱普森理论,有的人翻译成多重熏陶理论,这个可以建议大家自学一下。第二个理论就是共同责任理论。第三个是发展生态学理论。


中间这个理论也是一个很权威的一个报告,国内的校长都知道。所以这三套理论基本上可以解释我们当前家校社协同育人配合中的很多理论问题。


在我看来就是在AR时代,就是我们验证教育孩子的模式已经进入了重叠影响孩子的时代。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重复的重叠施加因子,不像我们小时候从家庭到幼稚园到小学,是验证过的它现在重叠的,特别是在大城市。


将来的竞争,今天很多老师谈到了一定是一个创新的教育,一定是一个情感的教育,一定是一个社会合作的教育,一定是一个心里弹性的教育。就是非激烈因素对人的成长,对人类竞争中的作用会越来越大,而不是简单的考试分数。


刚刚我们很多演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高考不能测量全部他的潜能,尽管高考是解决教育公平的,在没有跨越中等陷井。


最后一个问题,家校协同育人和国际经验问题。


PDA模式是美国最先提出来的,它实际上是通过教育的政策,通过教师与家长的配合发育出一种协同模式。它是自发的,最后由联邦政府通过。而日本完全是通过社会企业的责任,它是学社到融合,日本走的是东亚模式。


第三是新加坡政府主导模式,它的协同育人是政府主导。


香港家校合作,则是项目化的运作。


最后我们的运作是什么样的呢?

 

我理解的五育,我认为德育是要培养孩子发达的德行,治愈那就给他充沛的营养养份;


体育我认为把孩子培养的非常粗壮,像树一样,粗的树干,很健康,不是病怏怏的。


美育和劳育,我把它理解为在德育体育基础打牢的基础上自然的开花结果,我们有一个非常茂盛的树干,非常自然的累累果实,这就是我们在德智体影响下的美育和劳育,当然还要加一个心育的问题,我认为立德树人到五育并举应该成为未来家校社协同育人的重点。


点击查看>>2021新东方家庭教育春季高峰论坛精彩内容

教育头条

  • 大学
  • 留学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

            热搜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