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网>热点专题>2017中国互联网教育论坛>正文

黄蕙雯:互联网趋势下的教育风口

2017-07-18 18:04

来源:新东方网

作者:


  各位朋友下午好,这真是我近期来过最有温度的一场论坛,据说昨天有41度,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叫黄蕙雯,今天来到这个场合特别有感触,因为今年好像是互联网大会的第16年,我在2000年的时候就进入了互联网行业,特别有感触今年讨论教育的行业,当年投身互联网的时候还是单身,现在开始转战到VC的行业,也成为了母亲,在过去的这段时间,在创新工厂我们实际上是有一个教育投资小组,非常深入的在看互联网+技术+教育的创业项目,今天也带着我们小组的观察来跟各位作分享。

  我先问一下,因为在场比较多的是教育的从业人员,有没有是比较偏早期的教育创业者。希望有机会认识你们。

  前面几位讲者的分享,大家讨论教育的这个话题不免一定会回想整个的教育体制,很多是在所谓的班级,很多是在所谓的考试的制度下传承下来的。的确科举制度存在1300多年,但是想想我们目前班级的状态好像跟数百上千年前没有太大的改变,这个制度也根深蒂固,几乎在我们现在个追各样的教育消费、教育产品、教育行业里,其实是一个非常贯穿的核心制度。刚刚我还在想,到底这个班组是不是一个最科学的设计,或者是不是最科学的方式教育一个孩子,未来的主人公,或许不是,但是它是一个巨大的惯性,是已经形成社会系统的惯性。今天先来看看这个惯性下我们怎么看互联网驱使下的教育投资。

  四个月饼图是我们团队的同仁收集了一些公开的数据,这些数据对大家应该也不陌生,左上角是应届的初中毕业生要进入模范高中,都是比较顶尖的学校,是一个0.6%的百分比,左下角进入九校联盟,基本上就是北大、清华,国内最顶尖的九个学校的大学,录取率只有0.5%。右上角在应届毕业生里,大概有四成的人因为名额不足或者种种的关系没有继续学业的,当然有一部分的人可能进入就业市场,也有一部分人未来其实是有在职训练或者在职培训的市场。家庭的总开支里面,关于教育相关的,不管是补课,不管是应试类的或者技术技能类的学习,我们看到有20%到30%的支出是放在这上面的,这当然有相当大的差异,从公立到私校等等的差异,但是平均是这样的百分比。

  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我想各位都不陌生,第一时代它是做工具上的取代,当今天有了互联网特别是搜索查询,其实这个事情比起你过去要查百科上黄页方便很多,有了QQ人们的联系便利了很多,这都是比较早年的娱乐。实际上我们看到这三个阶段也可能是交叠的,各种各样的娱乐,其实娱乐往往是互联网人群扩大的最重要的动因,大家开始有了时间,现在有了手机,随时随地的都可以消费娱乐。

  我们现在看到第三个阶段,在过去由于移动互联网的爆发,其实带来的真的是一个井喷式的增长,是实用跟消费类的应用也进入了互联网化,这个也冲击到我们所说的教育场景,而这里面最大的变因是在于移动支付,所有的支付平台它成为人们的习惯,特别在过去的几年之内,不管支付宝或者是微信支付,让你做各种各样的消费都变得这么的轻松,这么的简单,特别是过去感觉好像这些支付都是在线上平台,但是现在进入到实体世界,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刷二维码,这大概是手机的摄象头发明以来被刷形式最高的一个图象,当人们开始发现我可以这么轻易的消费,他会开始穿透到各种各样的场景。

  同时,我们在互联网趋势消费的时候,其实大家可能从去年到今年会觉得创新工厂是不是只投资AI了?实际上创新工厂整个的投资领域是有六大领域的,其中我们非常看消费升级还有在线教育,B2B、互联网金融和数字娱乐,特别是消费和教育领域,我们都在看消费人群的改变,这三张不同的形状其实左侧是中国,中间是美国,右侧是日本,是所谓的高财富,中间层的中产阶级和低财富的占比,这上面也有数据的来源,虽然稍微旧了一点,是2015年,但是我觉得比较有指标性的。

  大家可以看到,在中国的结构里,现在有较大数量,在2015年有将近八成还是属于整体比较低财富,在大量的往中产阶级移动。而这个中产阶级我们也发现在我们过去几年的投资经历里,他们往往是消费升级的主要动力,消费升级反映在各种各样不同的场景,教育的消费也是其中非常大的一块,特别是有子女的家庭。这里面再细分一下,因为时间比较短,只有二十分钟,我们就没有分享得太细,但是我们实际上看到这个中产阶级是第二次或者第三次的人口红利,刚刚讲当你没有使用支付平台到有使用支付平台也是一个红利的,这两个事情是会交成的,并且由于我们的城市分布,其实是有不同的一线二线到三线城市,即使一线城市里,也有可能它是今年才开始进入支付的时代,今年才开始从过去只去接触信息只接触娱乐开始进入到消费领域。二线三线其中还有更多得分级,包含我们看到小镇青年、小镇父母,其实他们的动机使用场景其实都是不太一样的。

  我们看消费升级跟教育的领域里,其实还是有很多细致的人群的分层,只是稍微把概念分享给大家,今天我们可能就没有办法讲得太细。

  中产阶级的教育消费其实还是挺纠结的,就像我们一开始讲,所谓的科举制度已经有上千年,几乎已经在我们传承不知道几代下来的DNA里面,所以即使现在我们也开始观察一些所谓的素质教育,但是我们看到的现象是,除非你要能够把它包装成稍微还是能够呼应满足父母的应试焦虑,不然他其实还是比较难卖的。也就是应试这件事情某种程度能够直接的或者间接关联到消费需求,还是最容易让父母掏钱的。所以我们看到有应试类的素质教育,也有素质类的教育把它应试化或者应试包装。我们也看到,你要一下子从一个非常以应试为核心的一个体系下,要一下子转化为很美国的自由思考,然后各种创意型的,其实它跨界有点太大,肯定它会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但是我们也在非常积极的接触团队,怎么样在渐进的过程里运用技术的力量,运用新的AI的技术,能够把这个变化的转化的速度跟转化的成本降到最低。

  我们也看到的是这个所谓教育的选择其实是越来越多的,除了公立的学校,现在也有更多的民办教育,也有国际的教育,不过线下的教育我们其实也跟专注于谈路线下教育的投资者做交流,我们比较不擅长,我们还是挺关注,现在开始有线下课程的模组,商业模型,还有它的教学的模型,成本的模型,是不是有可能做规模化。

  从应试到偏素质到偏个性化的转变,其实再加上我们对AI的技术的理解,我们很渴望也希望它能够变成更个性化、更强交互,但是我们也比较务实的作为投资人,这还需要十到二十年的时间。

  所以刚刚我所说的,教育现在绝对是进入一个快车道,这跟互联网还有移动互联网很多的特征都有关系,我想前面几位也都提及,我就不重复了。但是我们看到新技术可以做到什么?绝对是可以更快速并且远程的去链接教育的供给方跟需求方,后面演讲的几位创始人,有学霸君都是工厂投资和孵化的项目,我的儿子是VIPKID的大粉丝,居然能把美国的老师和中国渴望让孩子学正统好英语的家长需求弥合在一起,这是没有互联网和稳定的技术之前不可能做到的。技术平台已经打破了惯常单效的模型或者单课组的模型,特别是直播技术,可以以一个拟真、拟互动的方式,创造很多不管是一对一、班组课、大班课,甚至我们在看有一种新的模型,它是由线上的直播去链接一个远程的老师,但是仍然有一个实体线下的老师是一个双师的模式带一个班,还是能够达到挺特不错的效果。

  所以本质上几乎是提供了体验更加好的服务,现在是觉得有很多新的可能都可以不断的被状态,因为整个过程是运用互联网的平台,全程可以互联网化,也比较容易监控和管理,刚刚的白总,一天到晚应该都在分析各种各样数据,但是我们也看到,新的技术未必能够改变获客的渠道,包括线下的销售口碑和经营家长的社群,这些都非常关键,因为教育是关于人关于未来孩子的核心事业,也比较难能够完全替换人的服务,我想米雯娟可以分享,实际上虽然整个课程是在线上进行的,但是还是会有班主任提醒约课,怎么样推荐孩子好的课程和好的配套。还有包含整体整个需要的场景感、仪式感,这个其实也是纯线上比较难以完全取代的,还有怎么样去完成商业的闭环,技术仍然需要一些实体的解决方案上的补充。

  我想刚刚迟总分享了上半年更新的一些数据,因为我们做投资业一定是看数据的,可能跟刚刚迟总的数据来源有点不同,还是提供大家参考,创新工厂目前的投资90%集中在中国,其中有10%是在美国,我们是做中美跨境的投资,所以我们往往看数据会把两个市场放在一起看,我这几天请同事更新中美两个市场的数据,赫然发觉,过去蓝色的是指内地市场,我们的左边这个图是指教育的按键,这个也是一级市场为主,右边是投资金额,蓝色是中国,红色是美国,其实可以看到,我们在市场上也感觉2016是比较冷的一年,但是我们看到的数据来源实际上看到14到15年,是一个非常明显的增长,15到16仍然稍微是有增长的,以全年的数据来说。但是金额上很可能也是16年中后期的投资按键增加,整体的投资金额在16年在中国市场针对教育的投资,总金额已经超越美国。所以我想这个当然我们还有更多的孩子和年轻人,还有更多的教育需求等待我们满足,这也是一个趋势提供给大家参考。

  后面我稍微很快的分享一下,这个是创新工厂大概在11年开始投入做教育投资,我们在中美两个市场所投资的项目现在加起来有三十多个,其中有11个在美国,美国上周宣布的一个新的项目,ABLschool,我们基本分成三大类,第一类主要提供教学的,所以包含像刚刚提的顶上英语,纯做英语的,还有智能钢琴,也有一些是属于教学的平台,像美国的教小朋友编程的机器人,经我们投资以后引入中国市场。第二类看管理和工具的平台,比如京宝宝是家长分享孩子的成长记录、照片图片的一个工具,课程盒子也是一个创新工厂早期就孵化的一个项目,知乎放在上面,因为它几乎无所不包,我们在美国投了比较多工具类相关的。

  现在有AI技术的驱动型的教育公司,像七天教育是做给老师的一个工具,是做智能阅卷,实际上我比较同情有许多做老师的朋友,其实一个班每一次的考试或者是作业,大量的阅卷工作是非常庞大的。他在原本的2B 模型提供传统的阅卷工具以后也开发给家长,当你的孩子持续考试就是成绩要进步,但是怎么进步?所以可以帮你分析题型,到底是什么类型的题型,持续在出错,有可能他就是那个知识点其实是没有学通的,包含可以看到的这个比较残忍,你的孩子在这次考试在全班的分布是在哪一个象限,分布如何,未来如何去改进。学霸现在也是在探索,是用自适应的AI的技术,能够做到个性化的学习,我们在探索AI技术应用在教育上,其实跑的挺前面的一个公司。美国的写作实验室,也是运用到运营处理分析,自然语言分析的一些功能,能够帮你去英文的写作技巧,比如第一段写的怎么引人入胜,这也是英文写作上的改善。

  最后几张我想分享一下我们在国内教育看好的一些子领域,特别是有创业者如果有符合以下几条象限的请多找我们聊一聊。回头到应试教育的刚需,这也是我们认为商业模式最能直接找到痛点比较能够快转化变现的商业模式,所以包含中产家庭的家长,普遍都能够希望获得更国际化的优质教育,这个其实是整个中国大陆在走向国际化然后走向全球化的一个非常好的趋势。三四线城市的家长反而是希望能够获得一线城市的优质教育资源,所以大家听说了,很熟悉VIPKID是弥合北美的老师和国内的小孩,我们也看到新的模式是能够去弥合三四线城市的小孩跟北上广的老师。

  强教研主要是面对课外辅导的市场,是一个既有的市场,特别是像新东方、学而思是在这部分领域的专家。领域在线一对一班组课或者大班课或者有垂直领域的培训项目,我们都是在看的,最近说功夫棒球都在看,所以有一些线上加线下能够整合的,我们也开始探索。面对老师的阅卷平台,或者新的教学辅助工具,帮助他们达到更好的效能,特别是能够有学校的销售能力,学校的渠道销售能力,这一部分2B的业务我们一直在看的,辅助教学、提高教师工作效率,提升学校的录取率等等,这都是我们会看的一些方向。

  另外职业教育我们一直也有在观看,虽然投的项目数量稍微少一些,但是比较能够刚性的解决蓝领还有白领自身成长,能够帮助他在职场上有所晋升,获得更好的职位,更好的薪资,这个也是刚需之一。教育+AI的个性学习的内容推荐等等。

  在美国我们特别会看更技术驱动型的,不管是语言处理,机器学习,包含有一些职业上探索的项目,包含学校管理者的一些痛点,大概这几个面向我们都会看。

  最后做一下广告,我们真的看好懂教育懂产品,懂互联网的创业者,非常强调的是这个团队组建起来,特别在联合创始人的团队本身,一定要有强的技术能力,因为今天的产品绝对不是你外包一个公司帮你做出来,然后就能继续走下去的,因为教育的市场也是竞争性的,所以自己的团队拥有核心的技术能力,能够不断的去迭代更新,推出新的产品,这个技术能力非常的关键。我们基本上在投资以后,我们创新工厂的氛围是比较家庭式的,所以几乎每个创始人创始团队每个项目都能直接接触到我们不同的合伙人,不同的投后的团队,提供强大的支持,我们的教育组还有我们的教育项目,我们也都定期的有交流,包含有线上的群,自己内部有一个创业兄弟汇,他们会定期的做聚会。另外也有实际的案例,比如美国投教育产品带到内地来,也有促成我们在中国市场不同城市的一些教育项目,彼此做合作,这个都是我们希望能够在教育创业者生态型里面经营一个更开放的彼此互助的环境。

  白老师也提到因材施教,其实我们真的期许教育加互联网加AI,真的能够实现孔夫子的心愿,希望能够因材施教,我想呼应一下俞老师,我们刚好在几个月前也针对我们的教育创业的项目还有我们教育创业的圈子做了小型的沙龙,那次沙龙以后,大家其实有一个共通的概念,就是教育这块饼真的很大,也非常需要大家共同开放一起做合作,因为几乎每一块饼都有成长的空间,特别是对于年轻还有新的创业者,所以那次沙龙以后他们就喊出了口号,今天送给各位关心互联网跟教育未来的朋友,抱团打群架,打败学区房。


教育头条

  • 大学
  • 留学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

            热搜关键词